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原谅他人的权利

时间:2020-10-18 15:40:27    来源:
绿茶  茶语微笑
 
我们的命运,有多大程度上是可以由自己决定的?
看了今天的调解,我有几分无力感。
为当事人,也为自己。
 
这是一对来鄂西大山深处的中年夫妻,带着他们刚刚拿到了武汉某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小女儿。
当他们在台上调解时,他们的女儿坐在下面静静地玩着手机,对于父母之间的恩怨,她也许是已经听过太多太多,也许是成年的她已懂得将自己的情绪与父母适当隔离,所以她表现得很是淡定。
其实,早在几年前,这对夫妻就已经办了离婚,但是为了不影响小女儿的学习,仍然是离婚不离家地生活在一起。现在,小女儿上了大学,两个人的关系并没有得到改善,而且他们的生活中又出现别的闹心事,来自大女儿的,于是两个人就来到了调解现场。
一年前他们的大女儿出嫁,当时他们用家里仅有的二万多存款去买了一辆车让男人跑运输,所以就没有钱办婚宴,跟大女儿讲了为难之处,女儿表示理解和接受。
“但是,”女当事人说,“大女儿后来听了小姑的教唆与挑拨,觉得我们不给她办婚宴就是对她不好,她开始生我们的气,不理我们了。”
由此切入,女当事人讲了自从到男方家后所受到的种种不公正的待遇,尤其是对小姑子意见特别大,觉得家里的种种不合,都是小姑子在里面搅和所致,自己与丈夫关系不好,大女儿对她有意见,小姑子“功”不可没。
 
虽然小姑子没有到现场,却是一个隐形的当事人,在女当事人的讲述中,我看到另外一个活得强悍恣肆的女子,而且她和女当事人应该是同龄。
小姑子早年从老家来到武汉打工,做过很多工作,开过发廓,现在开着足疗城,生意做得越来越大。这些生意自然最后也涉足了灰色地带。
如果大家各安其生倒也好,可是有一年,她竟然把女当事人的大女儿的班主任的女儿带到武汉,后来这女孩做了小姐,班主任知道后非常生气,从此不让大女儿参加竞赛、活动,批评大女儿这不好那不好,本来成绩很好的大女儿成绩一落千丈,没有考上大学,也不想复读,就来到武汉打工,现在在快餐店当服务员。
“她连我的亲戚都不放过。”女当事人说,“小姑子后来又看中了我姐姐的女儿,说我侄女长得漂亮,留在老家太可惜,她想带到武汉来做小姐,我是坚决阻止了她。……再后来,她骗我的哥哥到武汉来打工,却连工钱都没有拿到。”
“他们家是血亲重于姻亲,公开地说,有血缘关系的人才是真正为你好,对外来人都是排斥的。”
女当事人一肚子的委屈,然后爆出了一件令我们都觉得惊讶的事:她当年嫁给前夫,其实是被半蒙半骗地过来的。
拿结婚证才几个月,男的突然被抓走了,来抓他的人说他是通缉犯,这简直是晴天霹雳,她当时整个人都傻掉了,当时已经怀孕,因为受刺激太大,孩子没了。她也想过改嫁,但是两个人已经拿了证,而且都知道,别人会怎么看她?
她只好等。
等了三年,她和小姑子一起去探监,才知道他判了17年,后来经公公和小姑子四处活动,减刑,保外就医,等等,终于提前出来了,但这已经是他们结婚之后的第7年了。
7年,这是一个女人最黄金的7年,可是就因为当时选择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她坚持了下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苦尽可以甘来,有的时候,苦会变成毒,侵蚀我们的情感、心灵,毁坏我们与他人的关系。
随后的十几年,两个人过得并不幸福,在此不复述。
 
在小女儿上初三的那一年,因为女儿成绩下滑,她去找老师,从而和女儿的老师有一次很深入的长谈,那位女老师知道她的境况后,说,你为什么不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为自己活呢?女老师的话让她有了力量,跟丈夫提出离婚。
两个人还真的就离了。
但是,小女儿坚决反对他们离婚,为了稳定小女儿的情绪,两个人还是住在一起。现在,小女儿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他们俩面对面坐在了调解现场。
整个过程中,男当事人都很平静,他会说,是我对不起她,希望她给我一个机会,我们还是一起回去好好过日子。
女当事人几度情绪激动,几度落泪。她很瘦,穿着廉价的化纤衣服,但是看得出来,她年轻时应该是一个漂亮的女子。只是生活似一把刻刀,在她的脸上刻下皱纹,在她的心里留下伤痕。她曾一度去看精神科,也曾入院治疗。
在我看来,她的表述没有问题,情绪有些激动也属正常。过往的经历太糟糕,她在心理上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受害者,走不出心理的阴影。
现在,她的期待是,如果丈夫能认识到他的错误(比如说太听他妹妹的话),对她多一些关心和爱,她可以和他好好地过下去。如果不能,就彻底地离开。
为此她提了一个具体的要求——她不反对丈夫和自己的妹妹来往,但是,她不欢迎小姑子到她的家里来,她不想看到小姑子,更不希望她来干涉她家的生活。
 
对此,场上评论员分两派,一派觉得女当事人的这个要求过份,兄妹亲情,打断骨头连着筋,怎么能被你如此无视呢?要换位思考啊,等等。另一派是觉得可以理解。
我当然觉得可以理解。
这一场调解,看似是一对前夫前妻在调解,但小姑子是缺席的当事人,她的存在是不容忽视的。
从女当事人所讲述的诸多事情看,她和小姑子完全是两类人。
十多年前,我曾经去过鄂西山区,旅游,在那里亲眼看到了住在半山腰和住在山顶的人,几户人家之间的路程就有上十里,步行得一两个小时才能到。那里的人屋梁上挂着玉米,猪厩和厕所是一起的,他们说话是耽直的,感情是淳朴的,眼中的世界是简单而牢固的。女当事人就是这样的人,生活在山里,靠双手的劳作挣生活,没有太多的欲望,更不会耍心机,能过上顺遂平安夫唱妇随的日子,便是她的理想。
同样是出生在深山,同样的年龄,但是,小姑子却勇敢地从大山走出去,初到大城市,想必也经历过心理上的阵痛,然后适者生存,或许她天生就适合这里,再加上都市的丛林原则又教会了她很多,总之,在这里,她如鱼得水,呼风唤雨。她用不那么能见光的手段赚了钱,回到老家又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便好对他人指手划脚,比如女当事人一家的生活。
她和小姑子几乎可以算是两个世界里的人,她们的人生观、为人处事的原则都不一样,因为姻亲关系而不得不时时搅和在一起,自然就有了对立与冲突,针尖对起了麦芒。
她对这个小姑子深恶痛绝,她说,现在看到她都觉得不舒服,那么,不让小姑子到自己家里来,是她的立场与态度,她其实就是要和小姑子保持距离,划清界限,这也是她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此时,她只想求得一个内心的安稳,那么就尊重她对自己家庭主权的捍卫。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每个人都有些改变,她的内心也会有松动,到时候再握手言和也不迟。
在真正的和解来临之前,她有恨的权利,也有不原谅的权利。因为这恨和不原谅,恰恰是提醒她远离彼此,不再重复陷入引发这种情绪的境地之中。
说狠一点,如果我们一味地要求人人都大度、宽容、隐忍的时候,我们其实也给某些卑鄙、不义、残忍提供了土壤与温床。
 
只是,她真的能阻挡小姑子吗?并不。
如女当事人所认可的,小姑子对她的两个女儿,尤其是大女儿真的是很好。大女儿现在在武汉,离小姑更近,我相信,无论是在情感上,还是心理上,也许大女儿真的离姑姑比离妈妈要近一些。
这个来到城里的年轻人,循着的是小姑当年走来时的路线,她们有更多的相同的经历,更多情感上的共鸣,更能理解彼此的心境,我想一旦遇到问题,她可能会更愿意跟小姑讲,而不是跟妈妈讲。
我想,这也是女当事人甫一上场就讲到大女儿不来看她令她伤心的原因,因为她自己作为母亲的地位也受到了冲击。
这冲击看似是来自小姑子的,但其实,是来自这个变化的时代的。
 
我们的命运,有多大程度上是可以由自己决定的?
有的时候,我们所遇到的人,遇到的事,会彻底改变我们的人生。
比如当年,竟然嫁了一个是通缉犯的男人。这个男人的至亲出于私心没有告诉她真相,她的人生就此改写。
但是,在每一个岔路口,其实我们都是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的。
比如当年,她得知真相后,其实是可以离开的,趁青春年少,再觅良人。或者像小姑子这样,离开大山到城里闯荡,以她的勤劳,也可以有不错的生活。但她害怕别人的议论,怕世俗的眼光,终是选择了留下,从此她的生活中充斥着孤独、挣扎、哀怨、痛苦、纠结、愤怒。
她想为这一切的不幸找一个抵罪的人,她最看不惯的小姑子便首当其冲,于是,她便诉求于丈夫不能再听小姑子,自己不要再看到小姑子。
同为世间女子,女当事人和她的小姑子,起点相同,命途迥异。
但最终,殊途同归。
此时,她所要求的与之隔离,其实也许是另一种守望,谁知道呢。
 
申明:"茶语微笑"公众号所有文字与图片除特别注明外皆为绿茶原创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