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静思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在说到女儿的成长经历时,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是一个母亲满满的自豪。女儿从小到大一直是学神级人物,2014年以高分考进北京大学,是校辩论队主辨,多次申请到与国外名校的校际交流。
相比于很多对孩子的学习一筹莫展忧心忡忡的家长,她的感受却是,我做妈妈很轻松。
就近入读不择校,五分钟的上学路很轻松
因为是医生出身,我的健康意识可能比一般家长要高得多。对于婴幼儿来说,全面的营养、充足的睡眠、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最为重要,因为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保障。
当初为女儿选择小学时,很多人建议去华师附小,但是我坚定地选了离家最近的一所普普通通的小学,南望山小学。这个学校在南望山脚下,邮科院与鲁磨村之间,离我们家只有五分钟的路程,孩子上学放学方便,中午可以回家吃饭。
我觉得在小学阶段,并不一定要上名校、重点。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重要的是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而这个主要靠家庭教育来完成。同时,孩子这个阶段的健康很重要,如果择校,就离家远,中午不能回家吃饭。我曾经到传说中的华师附小看过,到了上学放学时间,校门口的马路上泊满了接送孩子的车,一片拥堵。这还是家里有条件接送的,多数条件不具备的家庭的孩子只能选择在附近的居民家自办的“小饭桌”吃饭,或者是面包方便面将就。
就近入学,我可以保证每天中午孩子回到家就可以吃上我亲手做的饭菜。虽然我也要上班,那时候我每天早上上班前就把中午要炒的菜准备好,中午回家用十五分钟的时候就可以炒出三个菜,孩子一进家门,就可以吃到饭,吃完饭还有时间可以午休一会,让下午的学习精力充沛。
女儿在这所学校的学习十分轻松愉快,一二三年级时成绩在前三名徘徊,到了四年级以后就一直稳居第一。五年级下学期的时候,她的老师对我说,你女儿可考虑报武汉外校,应该可以考上。
当时武汉外校的初中部每年有上万的考生报考,按分数录取的只有三百左右。学校奉行的素质教育是我所认同的,听到老师的建议,本来原计划没有考外校的我们决定考着试试看。结果我们就考上了。
女儿说起自己读过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学都是满满的怀念,会想起当年在学校时的情景,她特别喜欢从学校到家的那条路上的“五分钟时光”,她说走在路上就想着一回家可以吃到妈妈做的饭真的好幸福。
我也真的觉得自己做了明智的选择,选择了这所离家最近的小学。
学习是孩子的事情,拒绝陪读
我从来都是对孩子说,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妈妈不会陪读的。
孩子准备考外校了,我们才第一次参加培优。我和孩子一起坐公交车到上课的地方,一路上,我提醒她记下我们是在哪一车站上的车,坐的哪一路车,经过了哪些站,最后在哪一站下的车。回到家,我们一起画了路线图。
第二次,我就让她自己坐车到上课的地方去了。我跟她说,你只要按昨天的路线图坐车就可以了。没事的。妈妈相信你。
我相信她,但毕竟是第一次独立坐公交,那天,我仍然远远地跟在她的后面,看她上了车,我自己也随后上了另一辆也可以到达那里的车,到了目的地后,我看到她从车上下来,然后进了培训机构的门,我才放心地回家。
等她回家后,我问她一路的情况,她说,一开始有些紧张,但是我把昨天的路线图捏在手心,车每到一站我都对一下、记一下,现在,我已经把它们记在心里了,下一次不用拿这张纸我也知道怎么走了。
你太棒了。我说。
我又问她,假如你去坐公交车时突然发现自己没有带钱怎么办?
女儿嘬嚅着没有吭声。我说,你可以找人求助啊。那么,公交车上最能帮助你的那个人是谁呢?当然是司机。所以呢,你就如实地告诉人家,不好意思,我忘记带钱了,下次再坐这一路车的时候我一定会补上这一次的钱,这次可以带我吗?并且不停地说谢谢,人家司机就不会为难你的。
女儿似信非信地看着我。我说,相信妈妈,以前我就遇到过这种情况,就是这样解决的。
同时我告诉她,你要是担心坐过站,就在上车的时候跟司机叔叔说一声,让他到了那个站时喊一声,提醒你到站了。
就样,孩子独立地去上学,而我也省下了接送的时间,去做我自己想做的事。
我真的不理解很多家长为什么那么爱陪读,孩子上学陪着,孩子培优陪着,孩子去找同学玩都恨不得陪着。我记得有一次,是因为女儿下课后我带她参加一个活动,所以那次我就跟她一起去了培训机构,在教室外面的走道上、家长室里,坐着那么多的家长,要么是闲聊,要么是打毛衣,也有几个是跟我一样拿着书在看的。虽然每个人有自己对闲暇时间的安排方式,但我觉得把自己的时间花在陪读上,心理上仍然是将自己和孩子捆绑在一起,时时充当孩子的拐杖,不如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己也得到解放。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要求孩子独立处理她所遇到的任何事情,如果书本弄丢了、作业本忘带到学校去了,别的家长可能会屁颠屁颠地送过去,我是对女儿说,你把课本弄丢,那就自己去买。作业忘带了,只能跟老师说对不起,妈妈是不会给你送过去的。后来女儿上了外校,开始住校,只有周末回家。我知道有很多家长会时不时去看孩子,给孩子送吃的,帮孩子铺床、洗衣,我从来没有过。初三毕业离校时我去搬运行李,宿管阿姨问我,你是哪个孩子的家长。我说了女儿的名字,宿管阿姨说,好多家长都是一个星期来一两次,你好像是第一次来学校吧。
我笑笑,说是的,因为我对外校很放心,也对孩子很放心。
守时、自律、高效,做一个时间管理达人
我是一个有时间观念、守时的人,同时希望身边的人也如此。有一次我跟一个朋友有约,但是她迟到了将近半小时,回到家,我把这件事讲给女儿听,告诉她,守时是对别人的尊重。如果一个人总是迟到,一次两次可以原谅,如果第三次还这样,我就会不相信他了。无论他的迟到有什么理由,但事不过三,而且一个人连自己的时间都管理不好,连自己的约定都不遵守,怎么可以放心让他做其余的事情。
当我把这些道理跟女儿讲时,就是告诉她要做一个自律的人。一个人管好了自己,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因为良好的自律是一切的基石
女儿五岁半的时候,开始学习五线谱。
上课的第一天,老师对我们说,虽然五线谱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要学好也很简单。只要你在课堂上认真听了,在回家之后,每天花五分钟的时候复习一下,就可以很好地掌握五线谱知识了。
我牢记这句话。那天回到家,临睡前,我拿出当天的笔记,和她一起复习,不多不少,刚好五分钟,然后就睡觉。
第二天,第三天,我们坚持做到,第四天第五天,到了平时复习五线谱的时候,不需要我提醒,女儿都会拿出本子来开始复习。据说一件事能坚持二十一天就可以成为一个习惯,事实证明,每天五分钟的五线谱学习,让她懂得用一个要求来约束自己,懂得坚持,也从中获得了成就感和满足感。有了这个基础,她后来再学钢琴也不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了。
我对于时间的安排,总是采用科学的统筹法,可以在同一个时间做几件事。
医生是一份高强度高效率的工作,工作一天后回到家,我希望得到好的休息,但是家里也很多事情需要做。所以我的周末一定要保证自己既得到好的休息,也要做好家务事,同时还有时间能看看书。为此,我就会巧妙地安排时间。
就拿洗衣服这件事,很多人会等睡了懒觉,吃完早餐,不紧不慢地洗衣服,衣服洗完都十一二点了,遇到阴雨天,衣服当天都干不了。我一般周五那天临睡前就把衣服放到洗衣机去,夜里先洗了等周六一早起来就拿出来晾,或者是我在六点钟左右起来的时候,把洗衣机开了,再去睡个回笼觉。起床后,衣服也洗好,哼着歌儿晾好衣服,当天可以收。
当我做这些的时候,我会给女儿讲解我为什么会这样安排。以此告诉她,时间是自己的财富,善于管理自己时间的人,会比同样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也能拥有了比别人更丰富的学习和生活。
有时间观念的人往往做事特别快,不磨蹭。我在工作上或者家务事上都是快手。我告诉女儿,态度决定速度,那些所谓的拖延症患者往往是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不热爱,不上心。懈怠生懒惰,懒惰者终将一事无成。
我的提醒和示范,女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有样学样,所以从小学开始,她做作业就基本上不需要我督促。到了初中,更是能在学校就把周末的作业做完,她的班主任对此赞叹不已,说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也能做到这样。
做好自己,胜过说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孩子。有很多父母喜欢跟孩子讲道理,而他们自己却不去践行。比如,有的父母总对孩子说,你要好好读书,好好工作,好好生活,他们自己并没有对于知识的热爱,对自己职业的热爱,对于生活的热爱。
在我看来,父母的思想、眼界、格局,孩子是看得到,感受得到的,当你还是井底之蛙的时候,没有资格对孩子喋喋不休。孩子是比我们聪明得多的生物。如果做家长的言行不一致,他们一眼就可以看穿。所以,与其要求孩子做,不如自己先优秀。
我热爱读书,我觉得阅读使人开阔,使人深遂。
在我们家电视机几乎就是摆设,但是有一个开放式的书房,有满架的书,除了专业书外,人文、社科、历史都是我的所爱。甚至在我的床头也都堆着书,当我想看书时随手就可拿来。当我在专心看书的时候,女儿也在专心看她的书,我们在书中读到精彩的句子、睿智的思想、犀利的观点,会忍不住去告诉对方,彼此分享。
我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我自身的成长经历就是一个把最好的见证。
我在农村长大,初中毕业后为分担家庭生活的压力,读了卫校,早早地开始工作。如果停止学习,不接受继续教育,无论是职业发展还是个人成长都会有太多的限制。所以当女儿出生后,我又去读了本科,考了医师资格证,现在在单位是业务骨干,还经常参与一些公益性的活动,每天过得充实而有价值。
我对自己的现状很满意,女儿也以我为荣。我告诉女儿,我之所以有今天,跟自己一直在学习分不开的。
她也在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很多孩子上了大学就松了弦,没有以前的那股拚劲了。但女儿一如继往,在大学里每天都忙忙碌碌的,专业课一直保持优势,社团活动也很出色,所以每次参加与校际短期交流选拔时,尽管名额有限,竞争激烈,可她都能凭自己的实力胜出。到目前为止,她已先后去了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和日本庆应大学参加交流。
我相信她的世界会比我的更开阔,她会走得更远。
"茶语微笑"公众号所有文字皆为绿茶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