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人:方爸,一个细心、认真的家长,他教育孩子的心得很多,但是,当他发来女儿小时候的日记本照片时,我就决定,写这个点。因为我相坚,爱写日记的孩子一定不会差。
女儿,方心怡,武汉外国语学校2014届毕业生,被保送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日记本里的成长记录
文/绿茶
心怡从小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孩子。我一直记得有一次,突然听到她在客厅里哇哇大哭,我冲过去一看,小小的她坐在沙发上看动画片,满脸泪水。我问她怎么了,她指着电视说,小兔子的妈妈不见了,小兔子在找妈妈,找不到妈妈怎么办呀。
哦,原来她是在替小兔子担心难过呢。这时,她妈妈也从厨房出来了,告诉她,这是动画片里演的,小兔子一会就可以找到妈妈了。她这才止住了哭,看到后来,小兔子果然找到了妈妈,她顿时破涕为笑,开心得不行。
虽然只是一件小小的事,但我和她的妈妈都感叹,孩子心思真的是敏感细腻,我们要保持她的这一份天真。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她更有力量,能勇敢面对生活中的种种。
日记是成长的记录
我们家的书架上,有一格专门收藏着女儿小学阶段的日记本,虽然几经搬家,我们都舍不得扔掉它,一直保持到现在。每次翻开,看到孩子用尚且稚嫩的笔迹,天真的语言,记录着她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内心就涌起一股感慨。
女儿从小就喜欢写写画画。第一次让她体会到书写的快乐,是在她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有一天,幼儿园对面的丽岛花园做活动,邀请小朋友们到丽岛花园参观,然后写自己的感受。她很认真地写了那天的游园活动,拿了一等奖,奖品有证书,还有一个可爱的电子秤。这让她很开心,我们就告诉她,你看,你只要会表达而且表达得好,就可以得到奖励,这多好啊。
从那以后,她就爱上了写日记。
写日记真的是帮助孩子观察生活、记录生活,表达情感与感受的最好方式。很多生活小事在经过一笔一划的书写、定格,会成为永远的记忆,点点滴滴都是成长的轨迹。
她写自己在早餐时候不想吃饺子,就谎称自己肚子痛,爸爸一眼就识破后教育她的小故事。
她写自己第一次洗衣服时一板一眼的劳动过程。
一年级的一篇日记里写道,语文课上,老师要求用“一……就”造句子,她举手发言:“大公鸡,喔-咕-咕—,一叫,天就亮了!”老师高兴地拍手说,“啊,太好了!”自己也开心地笑了。
还写有一次,天气炎热,同一天里爸爸妈妈同时买回来冰棒。她写道,这让她明白,原来小孩子并不是要任性地吵闹就有冰棒吃,父母会根据天气情况来行动,父母知道她的需要。
在学习中遇到疑问,她就给老师写纸条,比如,她会问老师,菜籽的“籽”字为什么不能写成孩子的“子”字呢。
这些日记记录着孩子的观察与思考,也在这个过程中,她在慢慢地成长。
从老师的批改意见中,我看出来,她是班上写日记最勤的同学,虽然老师建议她可以两三天写一篇即可,可她基本上坚持每天一篇。
日记也成为家长与学校之间沟通的一个桥梁
有一天,孩子在日记中写了在学校课堂上发生的一件事。当时老师提问,谁完成了作业?她很大声地喊着说,我完成了我完成了。估计当时的声音太大了,让老师觉得有点不舒服,就说了一句,你疯了吧!然后还让她到老师办公室去罚站。班主任老师看到她被罚站,也没问具体的情况,就说你好让我失望啊。这让孩子觉得很委屈。
看了日记,我首先想的是我应该怎么跟孩子解释。
其实她是很受老师喜欢的学生,当时还是班长。老师之所以这样批评她,也是因为对她的要求更高更严,所以希望她遵守课堂纪律,为同学做榜样。于是我对她指出,在课堂上发言前先举手,语调要适当,那么大声是会令人反感的。
同时,我也感觉到学校老师教育中,有时候也有简单粗暴的一面。比如不问青红皂白就罚站,以及你疯了吧这样的评语,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不合适的,会刺激孩子,对孩子的自尊心有所伤害。于是我就去学校和班主任作了及时的沟通,一方面,我表示很理解老师对孩子的要求,老师十分喜欢并信任她,让她当班长就是希望她表现得更好,所以才批评了她。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身为家长,希望老师考虑到孩子的自尊心,在措辞的时候有所注意。
孩子写的日记非常真实,没有任何修饰,观点与感受都是直接地表达。涉及到敏感的地方,我们做家长的要主动地做一些工作,增进了家长与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也保护了孩子说真话的勇气。假如我当时一味地指责老师,或者是一味地附和老师,都是不好的。
父母的镜子
培养孩子写日记的习惯,最大的受益人是孩子,她学习观察生活,记录心情与心得,锻炼自己的文笔。另一个受益人是父母,因为孩子的日记是父母了解自己孩子的窗口,同时也是了解自己的一面镜子。当然,前提是孩子的日记让给我们看。基本上,小学阶段孩子的日记还是允许我们看的,到了初中就不让看了,这就是成长的必然。
通过日记,我可以观察到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对于我们身为父母者在教育方式的改进上也是很有帮助的。有的时候,她的妈妈看了她的日记就来和我谈话,因为从孩子的字里行间,她觉察到了作为爸爸的我在某些方面做的不足,提醒我及时调整,完善自己。其中,女儿有一篇日记就让我脸红,孩子的妈妈看完日记带玩笑地批评了我。
女儿在日记里写了一件小事,当时,我去接她放学,顺路买了几个小蛋糕,准备给她吃,如果遇到有同学也一起分享。到了校门口,她们班上有一个“熊孩子”径自地冲到我的面前来,而且伸手就要拿蛋糕吃。我当时觉得,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而且以前就听闻“大名”,知道这小孩子的表现可谓“顽劣”,于是本来准备给他吃的也不想给了,就谎说这是替别人买的蛋糕拒绝了他。女儿后来问我为什么不给他蛋糕,我说,因为他太没有礼貌了,所以我就没给他。女儿把这件事完整地记录后,最后总结,“所以,我一定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老师是给了她这篇日记三朵小红花,可是作为父亲,当我看到这篇日记,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我反思了一下,觉得自己确实做得不好,那个熊孩子固然没礼貌、不可爱,但是我的拒绝也不好。通过这件事也让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提醒自己作为家长,需要用宽容和爱心去面对他,无差别心地对待孩子。
孩子的日记帮助了我,让我知道怎么样更好地做父亲。
通过日记看到她的需求
在我们家,平时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是我,陪伴她一起做游戏、互动的是妈妈。妈妈比我更细心。除了平日的交流以外,通过日记还能看到孩子的内心需求。所以,常常在看过女儿的日记之后和我交流,她说,任何孩子身上的问题其实可以看到源头,而父母往往就是源头。
有一天,女儿在放学后说好了等我去接她的,可那天我因为工作真的很忙,一时走不开,想着晚一点没事的。可是,等我忙完赶到学校,没找到孩子。回家后孩子也不在,我急得到处找,最后总算是在邻居家找到她。因为之前的种种着急担心,奔来跑去,我就冲她发了脾气,你怎么不在学校等我呢?然后还批评了她的自作主张,说,你就应该在学校等爸爸去接你。
后来,孩子把这件事的始末都写在日记里,看了女儿的日记,才知道,她是在一个好朋友的劝说下,和那个好朋友一起走了三站路回的家。本来是我去得迟了,我却还冲她发脾气,之前的着急担心让自己成了一点就着的鞭炮。
经此一事,我们也意识到孩子大了,可以让她独立了。我们先让她去给我们一家人买早点,后来她在日记中写道,“买早点要具备以下条件,第一,会算钱。第二,遇事动脑筋。如果你要买热干面,他说没有,你就换其他。如果还没有,你就可以不在这家吃了。你具备了这些条件,就可以大胆地去买早点了。……爸爸说,如果你会买早点、搭车、算账的话,那就可以自己回家咯。听了爸爸的话,我高兴地露出了笑容,梦想着自己真的有一天可以自己回家。”
她的日记和行动,让我们看到女儿真的具备自己回家的能力了,需要的只是我们适当地放手。
于是,我们和她约定,你要清楚地记得坐哪一路公交车,票钱多少,坐几站,在哪里下车,过马路时要注意哪些情况。在陪她走了两次之后,我们就让她一个人上学,一个人放学回家。
那时,她刚上二年级,还不到7岁。很多孩子整个小学阶段都是由大人接送的,我们算是放手较早的父母。让她独立,给她充分的成长空间,孩子的独立性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这些锻炼后来也帮助了她,很快就适应了初中阶段的在校住读生活。她很喜欢初中就读的美丽校园,也很懂得体贴照顾爸爸妈妈。平常在课余时间,在学校里就主动尽量清洗自己的衣物,而不是全部积攒等到周末直接带回家,交给爸爸妈妈去洗。这一举动带动了同寝室的同学、好朋友们,让其他的妈妈们也受到感动。
日记里积累好素材
我们平时引导她观察生活,也会就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讨论,她会写在自己的日记里,运用到作文里。
她参加武汉市第二十三届和二十四届楚才杯作文竞赛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这和她平时注意观察生活息息相关。
我记得其中一次的作文命题方向是关于和谐社会,我就问她写什么,她就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年的暑假,一个炎热的中午,我带她出去上课,我们是在503公交站的起点站上车,我们一上车车就启动了,在调了一个头之后,经过一个站,平时503在这个站有的时候会停,有的时候不停,因为离始发站只有一条马路之隔。那天它就没停,一个妈妈也带着孩子要坐这辆车,跟着车追了好远,公交车还是不停。一般的人就此放弃,可是这个妈妈很执著,带着孩子上了一辆出租车赶上这辆503,把这辆公交车给拦停,然后,这个妈妈很激动地和司机大吵大闹,问他为什么不靠站停车。方心怡就不解,这个司机为什么不停一下?把人家带上不是很好吗。我说,这个司机是可以停一下,同时,这个妈妈也应该理解一下,她这样用出租车拦停公交车其实也很冲动啊。她可以给公交公司投诉,但她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耽搁了一车人的时间,也是自私的。她就感叹说,如果大家都能互相理解,就不会发生这么大的矛盾了。像这样,因为小矛盾而大动肝火,最后闹得沸沸扬扬的,与和谐社会的建设背道而驰,女儿拿来作为反面例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非常鲜活,而且紧扣命题,自然可以拿到好的成绩。
日记本是另一个她自己
心怡是一个特别懂礼貌,讲话办事有条理,稳重大气,有毅力有拚劲的女孩。这也许与她一直坚持写日记有关系,因为她在记录中学会准确地表达,也在记录中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写日记帮她认识社会,了解自己,让她在遇到问题时能理清思路,再从容面对。
她在上了大学之后,有一段时间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曾经消沉了一段时间。后来,她经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地转到了自己所喜欢的专业方向。对这个过程,她并没有跟我们细讲,但是我相信,她一定在自己的日记本上记录了她每一步的思考与选择。
对她的选择,我很放心,因为我知道,是到了我们放手的时候了,孩子在我们之外有了更信任、可以交流的朋友,她的日记本,其实,那就是另一个她自己。
写日记,就是她与自己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