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分的右耳
这部电影如果你不看到最后,基本上你是看不懂的,我反正是看了一半也没整清楚里面的人物关系,再加上日本电影的那种慢平稳的节奏,如果欠觉的人去看很可能中途会睡着。全剧没有起伏,没有波澜,也没有高潮。在安静的影院里,手机信息传来的震动都显得好剧烈。
这个“家族”就好像你隔壁住的一户邻居,不到发生些特别的事情,你是不知道真实实情的。
他们彼此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看似“完整”家庭成员组织结构里,夫妻不是“夫妻”,奶奶不是“奶奶”,妹妹不是“妹妹”,儿子不是“儿子”。他们是一群因为有着各自不幸遭遇的相似命运,在逃离中相遇后,组成的一个“完整家庭”。
女主是因为被丈夫长期家暴,最后将其杀死 而偷摸着继续过活的;奶奶是女主捡回来的;男孩也是被女主捡回来的;陪人聊天枕睡的小妹也是被父母遗忘,是奶奶一直将她留在身边的;男主不太清楚是如何相遇的,只知道他有前科。
在这个家庭里,只有如何“生”和“活”。除此之外,在这只有几平方拥挤的,每天“偷来的时光”小屋里,他们活得很真实,很快乐,很温暖。
因为是首映第一天,实在找不到那张被我家百科全书说,他们住的房子就像是“钉子户”,因为不起眼,周边也没住户,一家人听到外面的爆竹声,挨个走出来,零散站在屋檐下的那个全景画面。
那个画面好温暖。
他们对彼此间的关照是用心且耐心的。
爸爸在海里很耐心的给儿子讲青春期的生理知识;妈妈和奶奶去给被原生家庭家暴的小女孩偷泳衣然后一起去看大海;妈妈很小心很尊重的问小女孩,可以烧掉第一次将她抱回家时穿的衣服吗,会抱住小女孩说,不要相信打你是因为爱你的话,爱自己孩子的父母是不会打自己孩子的,是会把自己的孩子紧紧拥抱在怀里的。
最让我抹不去的三个画面是:
奶奶看着他们五个人在海边一起开心嘻戏时,嘴里喃喃说出的“谢谢你们”几个字;
儿子坐在去找自己亲身父母车上,确定回头不会看到一直在追赶公交车的爸爸时,回头低声喊出“爸爸”两个字;妈妈在面对审讯时,低声的像是在自言自语说出的“没有生过孩子的母亲不能做母亲吗”...“我们没有偷,我们只是捡了别人抛弃遗弃不珍惜不要的。。”
当我写到这时,仍然还会泪湿眼眶。
我喜欢妈妈,不矫情,不做作,不解释,不辩解,简单直接。喜欢奶奶,一直默默无言的为这个家做着很多她一直都在准备的事。
他们之间没有功利,没有争吵,没有世俗,没有抱怨,没有怨恨。他们什么都没有,但有爱。
他们毫无血缘关系,但始终想着对方,而且是默默的。当妈妈提出小妹也应该缴纳生活费时,奶奶一句“我们说过的,她不用交”爸爸妈妈再没提及,也没任何意见;哥哥故意偷东西让自己被追,为的是让妹妹看到自己被抓的过程和结果,从而阻止妹妹以后不再偷东西;奶奶每月去小妹亲身父母家“拜访”后拿到的对方因为心虚理亏的3万日元,从来没曾用过,最终都留给了他们;妈妈在承认自己罪责时,把爸爸身上的罪责都全揽下来了,为的是如果都进了监狱,外面的三个孩子怎么办。。。
这部剧的点滴全部都在细节里,一个画面,一句话,一个简单的动作,以及这种拍摄和表达形式,值得我们去深思的地方太多太多。
“不是不能在家学习的孩子才去上学吗?”
“不要再让你妹妹干这个了”
。。。在这前后小男孩发生的转变。
枕睡男孩和小妹相处时的细节,
小妹回家后的喜悦。。。
“在生存以上,什么是正确答案”?
“羁绊也有两面性”
“血缘和幸福之间的关系”
”家人之间的关系“
。。。。
如果要去一一细写,可能与枝裕和用很轻很平很淡的表达方式形成极大的反差。就如走出影院,我和老板讨论各自观后时所说:这部剧中国导演拍不出来,这事如果发生在中国,拍摄手法不会是这种很轻很细很淡,但无声的直戳你内心,戳完后也让你必须用和剧情相同的很轻很细很淡的方式去表达,才不负这部剧“从不解释什么,也不用去说什么,什么都没有,但有爱”的主题。
爱不是一定要大声说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