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帅惨了的龙 李尚龙
(2019快结束了,我很想念它)
1.《轻断食》
在一个下午,编辑给我送了本《轻断食》,我心想,我又不辟谷,送我这个干嘛?
我不仅想不轻断食,我还想重饮食呢。但我看完懵了,发了条朋友圈:以后谁再叫我喝啤酒,我就当作他谋杀我了。
书里说,如果检查出自己麸质过敏,米面啤酒一定要戒掉。如果想让自己多活两年,糖一定要少吃。
作者在一个白天闲的无聊,吞下了一台微型摄像机,然后跟着一群人看自己的胃和小肠,研究自己的消化道。发现了各种好玩儿的事情。
书中还有很多饮食的诀窍,告诉你什么可以吃,什么最好别吃,什么可以多吃,什么吃了会对身体不好。
可怕的是,书的最后竟然有——菜谱。
可以把饭做起来了。
2.《不平等社会》
这是本大部头的书,但却读得很爽。
不平等一直伴随着每个时代,富人和穷人是怎么诞生的?
其实人类自从有了物质剩余,不平等就产生了。
因为人类的累积差异能力不同,所以留下的财富也就不同,而可怕的是,这种不同在当今社会正在加剧,比如:富人从孩子教育层面就在抓紧一切努力,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就带着孩子学各种技能。相反,穷人的家庭还在要求减负。
久而久之,不平等会越来越加剧。
书里说:在远古时期,一个人能打到的猎物越多,越能有更多的后代,吸引到更多女性。于是不公平产生了。现在其实也没太大区别,只不过,现在的剩余物质不是猎物了,现在是财产。
于是,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富人和穷人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书里说,差距不会一直大起来,战争、暴力、饥荒、瘟疫的诞生,都容易让世界重新洗牌。
虽然书里没有给太多解决方案,但读我书的朋友应该知道,学习是很好打破阶层的方式。我想,也是最好的方式。
我很喜欢这本书,虽然很难读,但完全颠覆了我对不平等的认识。
3.《人类群星闪耀时》
一次出差时,我把这本书带到了上海。在完全封闭的高铁上,我忽然感到后背嗖嗖发凉——我们原来是这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这本书讲的是14个历史上决定性的瞬间。
说真的,这些瞬间几乎都是欧洲、美国的时刻,作者主观意识太强。。
但我忽然在想,如果可能被发觉,中国的14个历史上决定性的瞬间会是什么,我们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就如这高铁是怎么造成的。
我们是什么时候发现:北京到上海,竟然最快只要四个小时。
想着想着,到站了。
4.《了不起的我》
在开始之前,也允许我跟书名一样,吹个牛。
我也有个了不起的优势,因为朋友圈里的编辑作者很多,所以总能在书还没出版的时候,提前厚颜无耻要到新书一睹为快。台海出版社的副主编刘峰是我好酒友,忽然看到他出了本黄皮书,就赶紧厚颜无耻要来看。
结果一看,竟然有作者签名,赶紧先睹为快。
一看不要紧,惊了:作者是浙江大学心理学的博士,咨询个案数不胜数。
书里的故事都很短,但却解决了人生和心理中很多难题。
人心比世界任何一种物质都复杂,不了解自己,也很难了解别人。了解自己,需要一生的时间
推荐。
5.《新食货志》
你知道咖啡是怎么来的吗?你知道茶和酒是怎么来的吗?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个国家叫瑙鲁靠鸟粪竟然可以让每个人都致富吗?
你知道盐跟权利是绑在一起的吗?你知道糖曾经引发过多少国家的动乱吗?
这又是一本厚重的书,名字虽然叫食货,但却从历史的角度来理解现在的饮食。
我一直觉得,这世界能成为现在这样,一定有个过程。比如这高楼大厦是怎么来的,比如这城市为何能成现在的模样,比如我是怎么开始啥都吃的?
是的,我们能成为这样,也一定有个过程。
理解这过程,本身就能提高自己的认知。因为这背后,代表着你对世界的好奇。
只要人还在好奇,就从未苍老过。
6.《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看过很多责备原生家庭的书,却没有一个人能把这些故事讲得这么细致。
这本身是纪伯伦的一首诗的一句话,却写出了十个令人跌宕起伏的故事。
我的建议是,一定看完这本书,再决定要不要生孩子。我是看完了,所以,我觉得……
我自己还是个孩子。
当然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