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彦子 彦子随笔
外婆驾到
为了那碗猪头肉,也为了能吃上现成的饭菜,姐妹俩每周六下午都去外婆家。这个方式渐渐成为一种习惯,雷打不动!
可是,这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有一次,不知道什么原因,竟然被打动了。或许,是那个周六临时加了课,放学太晚,以至于天色渐晚,不能前行,姐妹俩忍痛,放弃了去外婆家。毕竟,山高水远,还有阴森湖泊和树林,平时白天行走,都胆战心惊,此时,换作黑夜,再多美味摆在前面,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吸引力之所以,没有那么大,也是因为姐妹俩上周带回来的菜,还剩余不少,勉强再支撑几天,少吃几根,加点白菜,也还能度过。
周六下午没去,周天,自然也没有去的必要,一来一回,一天的时间全浪费在路上,吃饱了,走瘦了,还不如把这一天的时间用来捡柴火,接下来,也能轻松几天。
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话,所有的通讯工具不过就是人传话,她们也没找到捎口信的人,甚至,她们都没想过要捎个口信给外婆。反正,玩着玩着,也忘了这回事。既然,菜够;而假期不够,刚好腾出一天的时间,做点其他事情,缓解周中的压力。
没去就没去,姐妹俩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该劳动的时候照常劳动,该玩的时候也放轻松玩。
只是,第二天上午,正在坪里玩得不亦乐乎地小叶,隐隐约约地听见一个声音在叫自己的名字,停下来,仔细一听,声音是从村口传来的。
“谁在叫我呢?”小叶犹疑地想。
还没待她想起是谁,有村子里的人迎面走来,大声对她说:“小叶,你外婆来了!”
“我外婆来了?”小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又重复了一遍。在小叶眼中,外婆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闺女,一般都在自家房子周围那几十米的地方活动,出了自家大队,只有赶集的时候,才能看到外婆出远门的身影。
对于小叶家,外婆来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一方面,外婆身体不太好,难得出远门;另一方面,外公跟外婆在一起朝夕相处惯了,哪怕一顿饭的时间没看到外婆,外公都会心神不宁,当然,把主人公换成外公,外婆也是如此心境。
“外婆今天怎么会有时间来我家?”小叶既兴奋又有些不安。毕竟外婆很少出远门,当初妈妈在家,基本都是妈妈带着孩子往外婆家跑,很少见外婆有空来她们家。对小叶来说,外婆来了,无疑有种太阳从西边出来了的感觉。
小叶将信将疑地朝声音传来的方向走去,远远地,她看见一个高大的妇人站在村口,拄着一根木棍,头靠在木棍上休息,尽管弯着身子,但依然高大,那一定是外婆,外婆比她这个年纪的人高大不少。
“外婆,外婆!”真的是外婆,小叶喜出望外,相隔很久,就抑制不住内心的高兴,大声叫道。
“外婆,你怎么拄着拐杖啊?在路上摔跤了吗?”姐姐早在小叶之前,已经撒开腿跑到外婆面前,关切地问道。
“没有,没有,我腿没事,路途有点远,要爬山,你外公怕我身体吃不消,就把他的拐杖借给我用用了。”外婆喘着粗气,抽出时间,慢慢解释。
小叶家距外婆家只有三四里路程,距离并不远,但路途不平坦,要翻过几座山,经过一条幽深的峡谷,山路崎岖,道路蜿蜒,不是上坡就是下坡,行进艰难;若是碰上下雨天,几乎没法行进,幸好,现在没下雨。道路两旁不时分布湖泊,一不小心,一个趔趄,身体就要滑入池塘。
外婆居住的地方土地平坦,门前门后都是大马路,外婆平时走惯了平地,一下子要爬高山,着实吃不消。不仅仅如此,外公身体不好,外婆的职责是二十四小时呆在外公身边,随时准备待命。
“外婆,来我家的道路又陡峭,又崎岖,你没摔倒吧?”小叶全身上下打量了一番外婆,确认外婆没摔跤什么的,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我没事呢!对啊,你们这个星期怎么没来我家,我和你外公在路口一直盼着你们,都没盼到,我们还怕你们在路上会有什么意外,又怕你们这一周没有菜吃,你外公吩咐我来看看。”显然,外婆看到两个小人儿完好无损,活蹦乱跳,长吁了一口气,心里的那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外婆,我们没事!好好地呢!”小叶这才注意到,外婆一手拿着拐杖,另一只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塑料袋里放了一碗菜,还散发着诱人的香味,不用说,一定是一碗猪头肉。
外婆额头上沁出汗珠,旅途劳顿,背也有些佝偻,姐妹俩心潮涌动,却不知道该说什么。还是姐姐反应快,一手接过外婆手中碗,一手牵着外婆的手,摇摇晃晃。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我也放心了!”外婆喃喃地说道,脸上露出欣慰的笑。
“外婆,我们上周还剩了很多菜,够吃;这周突然放学很晚,我们就没去您家了,谁知道,您竟然把菜拎来了,外婆,您太好了!”小叶叽叽喳喳地,像一只在枝头欢唱的小鸟,心里有一朵鲜花正在恣意绽放。
外婆一年到头,难得出远门,这次亲自给两姐妹送菜上门,你说,开心不开心。自力更生的孩子,本来就缺少父母的关爱,别人平时也没怎么拿正眼瞧过,这回,外婆不畏艰险,千里迢迢赶来,不仅为了送菜,也为了心里的那块石头落地,那颗牵挂之心、担忧之心,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还有几个人会给予。
在这个人情冷漠,孤苦伶仃的世界里,外公外婆还一直在牵挂着她们,担心着她们,这是她们在自力更生的岁月里为数不多的充满绚丽彩虹的亮点。
“还没吃完啊,别放久了,会坏掉的,多吃点,别太省,放久了,坏掉了也可惜。”外婆向姐姐嘱咐道。
确实,姐姐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管家婆”加“抠门大姐”,为了防范于未然,本来每顿可以吃5根菜的量,姐姐都会缩减到4根或3根。每次,小叶都想击鼓鸣冤,大声抗议,但,看到姐姐跟她执行一样的标准,也只好偃旗息鼓。
有时候,实在太少,她也会央求姐姐:“姐姐,我看碗里还有很多菜,我们能不能多吃一点啊?”
“不行,万一这周六老师又拖堂,我们去不成外婆家,拿不了菜,这碗菜还要管一周,我们怎么够吃啊,到时断了炊,你就准备喝西北风吧。”姐姐比妈妈还严格,满脸严肃,毫无辩解之地。
“好吧。”小叶只好嘟着嘴,躲到一边,默默地吃着白饭。
很多时候,前面都是绑紧裤腰带过日子,后面会有结余,姐姐就喜欢这种感觉,这种前面紧巴巴,后面还有一大碗菜剩余,大大的满足感,好像完成了一项伟大的事业。而小叶呢,却觉得有些浪费,想想前几天吃着难以下咽的白饭,最后一两顿,却又有许多菜直接放进肚子里,好奢侈。
姐姐才不管什么前后平衡,在她眼中,一碗菜剩的越多,她越有成就感;如果,一周没剩余,刚好够,好像她这个“管家婆”做得很失职。
一碗肉菜怎么能放那么久,电都不能保证,更加不知冰箱为何物,菜完全袒露在空气中,怎么可以保存一个星期甚至更久?貌似,姐姐还知道一点常识,吃了一两天,就会把菜热一次,热一次,似乎又能保存两天,就这样,一碗菜热来热去,热到后面,慢慢就变没了。
或许,有时候坏掉了,她们也会装作不知道,继续吃。这仅有的菜对她们来说,是救命的稻草。丢掉它们,等同于把最后的救命的稻草都摒弃了。
“外婆,你这一路也辛苦了,我扶你到我家去休息休息吧。”姐姐拉着外婆的手,顺势往家走去,小叶跟在后面,搀扶外婆。
“不咯,等一下还要回去给你外公做中饭,你外公还在家里等信呢,我得赶紧回去告诉他,省得他一直担心!”外婆摆摆手,摇了摇头。
“外婆,你到我们家门口了,都不进门休息一下,我们会过意不去的。”小叶和姐姐有点失望,又满脸的愧疚。
“没有,外婆得节省精力,回去还得走很久,没有时间休息了!”外婆喘着气,还没有从长途跋涉中回过神来。
“外婆来我们家都不进屋坐一会?”她们嗔怪地说道,很舍不得外婆,但是她们也知道,外公离不开外婆,一顿饭的时间都不能离开。虽然,舅舅就住在外公家隔壁,但外公很少回去舅舅家吃一顿饭,宁愿自己随便吃点食物充饥,也不会去麻烦儿子儿媳。
“喝口水再走吧!”小叶看着外婆还没缓过来的腰肢,心疼地问道。
“外婆不渴,等下回去迟了,你外公又该担心我了!”
“外婆真的要走的话,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两姐妹原本拉着外婆的手,只好依依不舍地放下了。
“嗯,没事,我带了拐杖,没问题!”外婆满脸爽朗的笑。临别之时,问问两姐妹的生活近况,一通嘱咐,要吃饱穿暖,不要太省,多吃点菜;看到两姐妹面黄肌瘦的,又是一顿叹息,一阵心疼。
外婆叮嘱了这,又叮嘱了那,生怕错过哪一样,虽然,每个周末都去外婆家,但这一次,外婆显得尤为不放心,大概亲眼看了一下两个外孙女的生存境况,心里也不由自主变得感伤。
太阳转眼升到空中,三三两两的炊烟也渐渐升起,站了大半天的外婆还是意犹未尽地离开了,离开之时,一步三回头,看看后面两个在太阳底下的孩子。
小叶和姐姐目送外婆渐渐远去的身影,消失在视线之外,心里莫名地,一阵感动,一阵心疼。
从来不曾懂得亲情是什么?此时,无依无靠,四顾无人,孤苦伶仃,相依为命的时候,她们才真正知道,原来,这就是亲情的感觉,让你突然想流泪,心里,却暖暖的。
彦子
2018年4月4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