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纪。关于他的出生地点,一说是地中海东岸的古国腓尼基,一说是小亚细亚的古城撒狄,一说是希腊的萨摩斯岛,但都缺乏足够的证据。伊索曾是萨摩斯岛的雅德蒙家的奴隶,由于他的才智受到主人的赏识获得了自由。他作为自由民,游历了当时的希腊各地,在撒狄得到吕底亚国王克洛索斯的器重和信任,曾协助克洛索斯处理过一些繁杂的政务。
最后,伊索作为克洛索斯的特使去特尔斐,被控亵渎神灵,为当地居民杀害。伊索的名字最早见于公元前五世纪希腊著名历史家希罗多德的《历史》。是否实有伊索其人,因为史料缺乏,学者众说纷纭,迄今没有定论。然而从现有的材料来看,否定伊索的历史存在还缺乏足够的根据。
伊索的名字是紧紧地和古希腊的寓言联系在一起的。像其他古代民族的寓言一样,早期的古代希腊寓言是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在希腊,公元前七至六世纪寓言曾广泛地被平民用作向贵族斗争的武器,后来则主要在少年儿童和学校中流传。伊索对古代希腊寓言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现在所说的“寓言”,古希腊人往往称为“伊索式寓言”。公元前四世纪与三世纪之交,雅典哲学家得墨特里俄斯收集近二百个寓言,编辑“伊索故事集成”(已失传)。
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寓言诗人菲德路斯和二世纪的希腊语寓言诗人巴勃利乌斯所著的寓言集都从伊索寓言中借用了相当一部分情节,因此都取名为《伊索式寓言》。进入中世纪以后,伊索的名字渐渐被人们淡忘了。十四世纪初叶拜占庭的僧侣普拉努得斯收集了近一百五十个寓言使伊索重新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些寓言和后来相继发现的新的寓言抄稿,即是现在刊印的《伊索寓言》的依据。《伊索寓言》所收的寓言中,有的在伊索之前已经存在,有的把伊索本人也编进了寓言,有的明显晚于伊索。可见,就总体来讲,《伊索寓言》是古代希腊寓言的汇编,它的名称带有约定俗成的性质。
不同版本的《伊索寓言》所收寓言的数字相差很大,但最少的也在三百个以上。其中一部分反映了穷人和奴隶的处境,表达了他们对社会的认识。“欠债的雅典人"通过债主做伪证的故事,揭露了富人的贪婪自私,同时也描述了穷人的凄惨境况:穷人无力还债,不得不将仅有的一头老母猪赶出来,当场出卖。“赫刺克勒斯和财神”画龙点睛地指出,财神(即财富)总是“和恶人在起”,说明富人即是恶人。“狼和小羊”通过狼的形象揭露了贵族、奴隶主的专横和残暴:他们制造种种借口坑害“弱者”,他们的谎言一旦被戳穿,便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在“狼和狗”的寓言中,狼对一条肥大的戴着锁链的狗说,“挨饿比锁链套在脖子上要好受得多”。这句话反映了广大奴隶对自由的渴望和向往,也是他们对奴隶制度的抗议。“农夫和蛇”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故事。它说明,生活实践已经使贫苦的劳动群众认识到,“恶人”的本性不会改变,不应怜惜蛇一样的恶人。“鹰和屎壳郎”借屎壳郎制服宙斯的圣鸟——鹰的幻想,热情地歌颂了弱者的智慧歌颂了弱者反对强者的斗争。另外,还有一些寓言体现了唯物论的认识论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反映出光辉的无神论观点。但是,《伊索寓言》的大量寓言是当时生活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它们教人如何选择朋友和对待朋友,如何处世与做人,等等。
《伊索寓言》的思想倾向并不是单一的。有一些寓言鼓吹剥削有理、压迫有理、反抗有罪;有一些寓言宣扬天命和宗教迷信。
在艺术上,《伊索寓言》广泛地、出色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乃至无生物以人的思想、性格和语言,让它们像人一样思考行动、交谈,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世界。运用对比的手法,在对比中鲜明地突出主题,是《伊索寓言)艺术上另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伊索寓言》在世界上有广泛的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常常引用《伊索寓言》中的语句和形象。毛泽东同志引用过“农夫和蛇”的故事。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等著名寓言作家的作品,都有相当一部分寓言情节是取自《伊索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