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云雀叫了一整天》:你再不来 我就下雪了

时间:2020-10-18 17:32:30    来源:
你愿意驯养我吗 
 
第一次遇见木心 是那首从前慢。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后来读了他的诗集《云雀叫了一整天》,觉得他的文字延续了民国时期的古朴之风,词句优雅、深刻、充满了智慧,字里行间之间还带着幽默趣味。读他的诗第一感觉并不是震撼,也永远不是是震撼。而像是一位老友碰面,当然你们的会面地点并不是在花田月下,举杯共酌。而是在一个遥远的过度,在一个清冷的深夜,在一家不知名的小酒馆。你们相视一笑,开始了各自的故事,各自的人生
 
如果说之间人们喜欢的小清新的话,那么木心无疑就是一个老清新,他的诗读起来像风铃一般叮当作响,舒服惬意。
 
 
 
说实话,我并不了解木心。我第一次读到《从前慢》,以为这是哪位当代的作家写的诗。可是去搜索他的照片,没错就是上面那一张,我觉得,哎,不错啊。这年代对不上。后来又看到了就是经常看到的戴帽子穿风衣的那些照片,我又想,哎,难道是民国时期的人?可是写的诗都是现代诗,更不对啊。可是又读了一些他的一些文字,古朴之风扑面而来。就更是摸不着头脑了。
 
而且木心不仅是一个诗人,作家还是一个画家,艺术家,曾经担任过交通大学美学教授,参与过人民大会堂的设计,一肚子墨水,简直就是行走的文史哲教科书。
 
 
 
那么问题来了,木心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他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陈丹青说:
 
“你不遇到木心,就会对这个时代的问题习以为常。
可等到这么一个人出现,你跟他对照,就会发现我们身上的问题太多了。
我们没有自尊,我们没有洁癖,我们不懂得美,我们不懂得尊敬。”
 
 
 
1927年,木心出生在乌镇一家孙姓的大户人家。祖父给他取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长大后,他便给自己取笔名木心(“木铎有心”,我的名字就是这里来。——《文学回忆录》)。
 
孙家乃望族,既是书香门第,也是工商世家。
从小,母亲聘请 “一代词宗”夏承焘给木心上课。
 
木心把自己写的诗集手稿拿给夏承焘看,夏承焘读完,很是惊讶,小小年纪写诗作词竟然如此扎实:“如果把这本集子混入唐诗宋词里,也是很难分辨出来的。”
木心听了之后,默默取回集子,把它丢进烤火炉里烧了。
 
母亲不解,木心说:
 “我写诗词是为了写出新意,老师说我的诗词和唐宋人并无区别,说明我还只是模仿,与其照搬模仿,不如一把火烧了。”
 
作家茅盾是木心远亲,木心叫他“德鸿伯伯”。
茅盾在乌镇有一间书屋,藏书万册,木心把凡是中意的书,一批批拿回家来朝夕相对,爱护有加,对破损的书还会动手“补缀装订”。
连看院人都夸木心看过的书比没有看过的还“整齐清爽”。
 
1937年乌镇被日军攻陷,同乡人脸上都是恐惧,每个人都不知道明天在哪。木心相反,一头扎进矛盾的书屋里,一看就是一整天。
 
那时候,江浙书香门第都已败落,富裕人家多数醉生梦死,少数热血青年则投奔革命,江浙已没有了江南雅致。
木心靠读书自救,十四岁前,木心已将《文学大纲》通读了几遍。
 
 
 ▲
木心全家福,左二为木心
 
 
19岁那年冬天,木心决定去僻静的山上写作,雇了个人,挑着两大箱书就上了莫干山。一个人住在废弃的大房子里,白天晨起读书,晚上点上矿烛写文章。
 
家中本来的意愿,是想木心从商从政,但木心毫无兴趣,他想成为一名画家。
 
 
 
1946年,木心考了上海美专,跟刘海粟先生学习油画。
 
没过多久,他又转到杭州国立艺专,追随林风眠先生研习中西绘画。
 
1947年,木心参与了反饥饿反内战学生运动,白天上街头发传单,制作反战漫画,晚上听肖邦、听莫扎特。
 
 
1949年,木心22岁这年,他参加解放军。木心自小就患有肺结核,扭秧歌时,他一边跳一边咳血。
部队领导看了,说:你不适合当军人,还是提前退伍吧。
 
 
就这样,木心一共只当了不到半年的兵。
 
1950年,木心被杭州第一高中聘为教师,给学生教美术。工资很好,可是木心却说:
 
“现在生活虽好,但这是常人的生活,温暖、安定、丰富,于我的艺术有害,我不要,我要凄清、孤独、单调的生活。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如果你以艺术决定一生,就不能像普通人那样生活了。”
 
当了不到半年教师,木心主动辞职。又钻进了莫干山,专心读书、写文、绘画,他抛却荣华富贵,转行做了苦行僧,山上人烟稀少,景致荒凉。
 
书桌上贴了福楼拜的一句话:“艺术广大之极,足以占据一个人。”
 
在那个时代,每个人都在要求进步,活成标配的生活,而木心主动放弃进步,放弃俗世,他是向内找寻自我的人,是一个真正坚守内心的殉道者。
 
这一次,木心隐居6年,1956年,木心下山,陪着他下山的是100多个中短篇小说,还有无数张水墨山水画。
 
 
 
 
 
1957年,木心家道中落,一日日破败下去。
 
迫于生计,木心重新返回杭州第一中学继续教书,后进入上海工艺美术制品厂做了设计师。
 
一天,当木心刚刚回到办公室。几个警察在等他,问了一句:你就是木心,然后上来就要给木心戴手铐,木心转身就跑。 
 
无路可走时,木心一头扎进大海,但最终还是被捕。
 
“即使死,我也要跳入大海,死的体面。”
 
警察给木心按的罪名是策划偷渡。原来他是被上海美专的同学的诬陷。他们偷渡未遂,就拉上不合群的木心垫背。
 
在监狱里,警察告诉木心:你母亲去世了。
 
木心感觉天都快要塌了 “我哭得醒不过来。为什么不等到我出去以后才告诉呢,非要跑进来对我说你妈妈死了。”
 
警察对木心严刑拷打,调查很久,查无实据。半年后,只好把木心给放了。
 
木心后来说:生命的本质就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等你知道了生活将要到来的一切,那就不是生命了。
 
 
 
 ▲
木心母亲
1966年,文革开始,毛泽东的政治秘书,中央政治局常委陈伯达有一次开会,陈伯达很无知、也很狂傲,在会上他嘲笑德国诗人海涅。
 
木心坐在下面,他听不下去无知的人对诗的侮辱,听得火冒三丈,最后终于抑制不住内心愤怒,站起身来。指着陈伯达就骂:“你也配对海涅乱叫”。
 
在全民哑声的年代,木心只是为了一句诗,却拼上了命。
 
此话一说,等待木心的就是牢狱之灾。木心被关在阴暗潮湿的防空洞里,造反派逼着木心“歌功颂德”。
 
木心死活不肯,造反派更变本加厉,抓住他的手,咔擦折断木心三根手指。
 
木心住在污浊的脏水里,每天吃酸馒头和霉咸菜。饭菜上来,人未开口,就爬满了苍蝇。可是木心却说:
 
一个人不能变成一个鬼,不能说鬼话说谎言,不能在醒来时看见自己觉得不堪入目,不管什么时候,一个人都应该活得是自己、并且干净。
 
命运不知如何是好,命运却又是如此精致。
 
木心找来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画上黑色琴键。到了晚上,他蜷在角落里,在这无声的键盘上弹奏莫扎特和肖邦,竟也弹得有滋有味。
 
造反派给的写自白的纸,他偷偷藏起来,写米粒大小的笔记,每天写1200字,尽管在黑夜什么也看不见,可他却写得密密麻麻、工工整整。
 
囚禁18个月,他也写了18个月,66张纸,每一张都两面写尽,足有65万字。
 
按常理一个囚犯的幸福应该是赶紧出狱,换一身干净的衣服,大吃大喝,然后睡上一大觉。而木心却在笔记上写道:
 
幸福到底是什么个样子的?像塞尚的画那样子,幸福是一笔一笔的。
 
18个月后,木心小心翼翼就把手稿叠得整整齐齐,缝在厚厚的棉袄里,走出了监狱。
 
 
 
木心《狱中笔记》片段
 
 
 
文革结束后,木心在家写作。朋友过来激动地告诉木心:“现在可以平反了!”木心不说话,继续在纸上写,写着写着就把笔放下了。说了一句:“我偏偏不要求平反。”
 
许多人非常不解。木心说:
 
“一个坏蛋整了你,你要他给你平反,那他不就是好蛋了吗!整个儿颠倒了,你还感激涕零,右派哪里都是有头脑有品格的人,不是的!”
 
有时候命运如此荒唐,荒唐到不可言说。上面的人说:把木心平反了,谁来打扫厕所呀。
 
然后又把木心扔进了监狱,这一次蹲监狱,木心已经50岁了,一蹲又是两年。
 
出狱的那个冬天,木心穿着一件意大利产的暗棕色大衣,又戴上一顶黑色的礼帽,皮鞋擦得很干净。
 
一个人来到上海一家餐馆,靠着临窗的座位坐下,点了几道菜。吃着、吃着就放下了筷子:
 
鱼肉怎么不嫩了,鸡蛋怎么炒老了,从前的味道不是这样的。
 
有一次,梁文道看到木心五十多岁时的照片,照片上的人优雅至极,脸上没有一丝抱怨和苦难。
 
他十分惊讶:这哪里像是一个坐过牢的人,好奇怪,好奇怪的一个人。
 
木心一直有晨起洗澡的习惯,有人说木心干净、洁癖,而木心却说,我晨起洗澡,只为把夜洗掉。
 
木心常戴的帽子、常拎的包、常穿的皮鞋
 
 
 
1978年,胡铁生当了上海市手工业局局长。
 
上台第一天,他把儿子胡晓申叫到身边:“我发现一人才,业务学识堪称一流,但目前正在我的基层工厂打扫厕所。”
 
从那天起,胡晓申创办杂志《美化生活》,木心做主编。接着,木心做了上海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
 
再接着,担任了上海市工艺美术中心总设计师。
 
然后,又做了交通大学美学理论教授。
 
再然后,成了主修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十大设计师”。
 
1982年,木心已经56岁,暮年将至。可木心却做了一个决定去美国:
 
“我要在我的身上克服整个时代,我不可把人生荒废在俗套的生活里。
 
 
1982年,56岁的木心身上装着40美元,他站在纽约的街头。
 
他放弃一切来到美国,在纽约,木心靠给别人修理古董维持生计。
 
 
 ▲
木心画作《成人的童话》
 
生活颠沛流离,可是木心却依然听肖邦,听莫扎特,画画、写作,在别人眼里,木心的生活居无定所,又是暮年,应该是很凄惨才是。
 
可木心却却活得很高级,他说:
 
美学,是我的流亡。
 
对于木心,他只想永远站在美的一面,活得干净一点。
 
他人的生活对他来说毫无意义,自己的生活,对他人来说也毫无意义,木心活得才叫纯粹。
 
他自己裁剪制作衬衫、大衣,自己设计制作皮鞋、帽子,把鸡蛋做出十二种吃法。
 
把灯芯绒直筒裤缝制成马裤,钉上5颗扣子,用来搭配马靴。
 
西装第一要讲料作,要纯羊毛,细软的头发要梳得一丝不苟,精美的皮鞋要擦得一尘不染。
 
有一次,一个大陆的年轻人问木心:你是流亡诗人吗?木心微笑回答:我不是,我是散步散得远了就到了纽约。
 
生活最好的样子不正是风风火火的冷冷清清吗。独自清醒,享受冷清,却风风火火,有滋有味。
 
 
 
 
 
 
1982年,纽约的地铁上。陈丹青遇见了木心。
 
 
 ▲
陈丹青和木心
 
 
1988年底,陈丹青组织了许多大陆学生拜了木心为师。
 
 
他的课程,是美的旅行,每一次课上,学生们穿的很随意,而木心都是穿着浅色的西装、鹅白衬衫,皮鞋擦得很亮。静静地坐在沙发上。
 
没有教室,学生轮流提供自家的客厅,没有课本,全凭记忆讲述。
 
像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木心带着学生,开始在文学世界里漫游徜徉,行过之处,有情有义。
 
人生最大最大悲剧不是没钱,而是审美上的无趣。
 
有一次陈丹青问过木心:“怎么成为艺术家?”
 
木心回答:“连生活都要成为艺术。”
 
 
 
 ▲
木心讲授世界文学史
 
 
 
2006年,在阔别家乡24年后,80岁的木心回到乌镇。
 
木心不会用手机,也不会上网。
 
听说自己的读者大多数是青年人后,他自己摸索着上网与豆瓣上“木心”小站的网友进行对话。
 
一位网友很心疼木心,说木心先生,您老啦,多保重身体。木心回答:
 
我并不算是老人,只算是诗人。
 
晚年的木心住在乌镇,不参加任何文学活动,凡是有机构邀请他,他都推辞了。
 
他也不参加任何演讲,不接待别人的来访,就连乌镇的人都不知道乌镇还生活着这样的一个人,直到现在还有许多人依然以为木心一直生活在美国,不曾归来。
 
 
 
生于80年代的书评人顾文豪有幸探访木心。
 
那天,木心穿着花色衬衫,外着一白色马甲,穿牛仔裤,戴着精致的戒指,笑起来眼睛里“很清澈”,像一个“满头银发的大男孩”。
 
木心点燃一支烟,坐定,聊文学艺术,聊到兴起处,点烟时烟头竟反了,点了烟屁股,一吸差点儿烧到自己,忙说:
 
“这就叫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
 
顾文豪说,木心才是真正的贵族,他像雕琢时光一样雕琢自己。
 
最后的五年,木心一直住在乌镇,安静地像树上的花,甚至连落在院子里的鸟,他都不愿意惊扰。
 
一个人在靠窗的房子里画画、写作,做衣服。
 
有一次,陈丹青帮着木心收拾旧物,无意翻到了木心19岁时参加“元旦画展”时的一张照片。
 
陈丹青把照片拿给木心看,木心认出是自己,先是以调皮的口吻开玩笑:
 
“嚯,这小伙当年可是神气得很呐,样貌也不差,帅气!”看着看着,突然就用手遮住脸,转过头,痛哭起来。
 
木心面对往事,他说:我倒并不悲伤,只是想放声大哭一场。
 
陈丹青说:“他大半生居然没有见过自己十九岁的照片。这是我唯一一次看到他真的哭起来,不可遏制地哭起来。” 
 
 
 ▲
木心看到自己19岁时参加元旦画展时的照片,泪流满面
 
 
 
2011年的寒冬,木心被送到重症病房,陈丹青一直陪着他。
 
他俯下身问木心:“老师您还认得我吗?我是丹青啊。”可是那时的木心已经失去意识,完全不认识陈丹青了。
 
陈丹青不回家,深夜就住在医院陪着木心, 凌晨两点多的时候,老人家声音虚弱,开始不断说胡话。
 
陈丹青弯下腰仔细去听,听了半天什么也没听清:
 
“老师,您有什么想说的吗?”
 
木心嘴唇微颤,想说什么,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过了一会儿,木心突然张开眼,紧紧拉住陈丹青的手,清楚地喊出了七个字:
 
“叫他们不要抓我!”
 
陈丹青跪坐在老师身旁,牢牢握住他的手,像哄孩子似的哄着他:
 
“不要怕,老师,没有人会来抓你的。”
 
木心像是听懂了陈丹青的话,永远闭上了眼睛。陈丹青看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
 
陈丹青说:“这就是他的句号,全部加起来,是他的一生。”
 
 
40多年,木心一直节制着自己的苦难记忆,他在心里埋得很深,不与任何人提起。
 
 
但是,到了自己完全无意识时,这些记忆全部涌了上来,变成了他最后的告别。
 
木心曾说:诚觉世事尽可原谅,但不知去原谅谁。物是人非,那些人也早已化为烟尘,究竟该原谅谁呢?
 
12月24日,伴着莫扎特与巴赫的钢琴曲,穿着黑色呢子大衣、戴着格子围巾的木心躺在鲜花中,与这个世界告别。
 
陈丹青说:“先生一辈子不落俗套,他要以‘木心的范儿’高贵地离开。”
 
木心一直没有下葬,他的骨灰盒,安静地摆放在“晚晴小筑”他的卧室里。
 
路过的每一个人,透过窗子,仿佛依然可以看到那个穿着大衣、戴着礼帽,无比体面、无比尊贵的人。
 
木心曾说过,如果将来自己的墓志铭上要写点什么,他希望这样写:
 
“即使到此为止,我与人类已是交浅言深。”
 
 
 
 
 
 
>>>木心诗选<<
 
 
 
以前的人,多认真
认真勾引,认真失身
峰回路转地颓废
——《我纷纷的情欲》
 
 
每夜,梦中的你 
梦中是你 
与枕俱醒 
觉得不是你 
 
另一些人 
扮演你入我梦中 
哪有你,你这样好 
哪有你这样你
——《哪有你这样你》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从前慢》
 
 
从前的生活
那种天长地久的氛围
当时的人是不知觉的
从前的家庭
不论贫富尊卑
都显得天长长,地久久
 
生命与速度应有个比例
我们的世界越来越不自然
人类在灭绝地球上的诗意
失去了许多人
失去了许多物
失去了一个又一个氛围
——《失去的氛围》
 
 
 
>>>木心语录<<<
 
 
 
1.文化像风,风没有边界,也不需要中心,一有中心就变成旋风了。
 
2. 我已一厢情愿地沉湎于艺术的水里了,可是我还没有腮,只宜浮在雾气氤氲的梦想里。
 
3. 繁华不堪的大都会的纯然僻静处,窗户全开,爽朗的微风相继吹来,市声隐隐沸动,犹如深山松涛……电话响了,是陌生人拨错号吗,断而复续的思绪,反而若有所悟。这是我写得最顺意的环境。
 
4.作家除了把作品写好,还有什么责任可尽?其他责任尽得好,作品却近乎糟糕,又该怎么办?
 
5. 我发现很多人的失落,是忘却了违背了自己少年时的立志,自认为练达,自认为精明,从前多幼稚,总算看透了,想穿了——就此变成自己少年时最憎恶的那种人。
 
6. 时下能看到的,是年轻人的生命力代替才华,用心大欠良苦,功急利近。
 
7. 要评价一个人,首先要看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8.  好多想法在小孩子时就定下来了——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不求名不求利。一生听命于年少时的承诺和誓言。
 
9. 我曾见的生命,都只是行过,无所谓完成。
 
10. 大部分人只是时代的承受者。敌人来了,便谨慎苟且度日;敌人走了,继续谨慎苟且度日。
 
11. 我是我自己,与群体无关。你觉得自身独具、别处皆无的东西,才值得你眷恋。既要急迫又要耐心地塑造你自己,把你塑造成无法替代的人。
 
12. 知名度来自误解,故作家不仁,以读者为刍狗。
 
13. 我们开了几十年的会,哪里是思想改造,全是催眠,让你的头脑不会思考,只知盲从。
 
14. 一个阶级的奢侈,全靠另一个阶级的贫穷来维系。
 
15. 有点思想的人,厌恶务实;有思想的人,专门务实。
 
16. 要脱去名利心,唯一的办法,是使自己有名有利,然后弃之如敝履。我此去美国,就是为了争名夺利,最后两袖清风地归来。
 
17. 没有自我的人,都自我感觉良好。
 
18. 他是一个饱经沧桑的少年人。
 
19. 那种吃苦也像享乐似的岁月,便叫青春。
 
20. 绝交养气,失恋励志
 
21. 性欲是裸体的,爱情是穿衣裳的。
 
22. 你二十出头了,颈上还有奶花香。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