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洛阳菜
游龙门奉先寺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招提”就是僧人的意思。白天跟着僧人玩,晚上干脆住在那里。
于是才有了下面的独特景象和感悟吧。
第二联,很明显是“生”字和“散”字最好。虚籁就是风声,本无生命,但是用了“生”字,就活了。“海日生残夜”,“云傍马头生”,皆如此。
而且,什么情况下才能听得到幽深的山谷传来的风声?
静啊!十分的安静!这是听觉,但是以声写静。
月光照在林子,穿过婆娑的枝叶,投下星星点点的影子,什么感觉?月光被打散了!所以“散”字用得真是贴切,传神。
这一句写视觉,但氛围还是静。
云卧,应该是倒装,其实应该是卧云,睡在云里,明显夸张,想突出什么?高!由此可知,天窥应该也是倒装,窥天,看天空,于是很自然感觉象纬(星辰)逼近自己,有“手可摘星辰”之感。
中间两联,一句写静,一句写高,皆是寺庙中独有的景象。
此景想必早已令诗人感慨良多,而临近天亮(觉,不是睡觉,是睡醒),听到寺院传来一声声悠远的钟声,声声扣在诗人的心门上,又怎能不发人深省?
深省些什么呢?没说,留给读者自己去想,功名成败,红尘俗事,或许都有,但想必是比以前有更深刻的体悟了。
这是中国诗的基本特征,言有尽而意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