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艾略特《荒原》《四个四重奏》- 诺贝尔文学奖

时间:2020-10-18 18:07:58    来源:

得奖理由

革新现代诗、功绩卓著的先驱

《荒原》长诗。1922年发表。艾略特著
全诗共5章。第1章《死者葬仪》,作者以荒原象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社会,在那里人们追逐私利变得十分虚伪他们活着等于死去,但又不想死去。第2章《对弈》,作者把上流社会的生活与伦敦酒吧间下层市民生活做了对比,一样的毫无意义,一样的不知道“现在该做些什么”、“明天该做些什么”。第3章《火诫》,写人们在情欲中不能自拔,使生活变得卑微和庸俗。第4章《水里的死亡》,通过腓尼基人的死暗示死是不可避免的,指出现代人只有向天主投降才能得解救。第5章《雷霆的话》,作者揭示“荒原”需要活命的水,但又惧怕革命的春雨,只祈求上帝的雷霆,使人们摆脱精神上的苦境。《荒原》的题目来自一个著名的中世纪传说:渔王的土地受到诅咒,大地一片荒芜;渔王本人因残废而无法生育,他的人民也同样失去生殖能力,只有等待寻找圣杯的少年到来,当少年答对寻找圣杯的仪式上的问题之后,对渔王和他的土地与人民的诅咒才能解除,大地才能恢复生机。“圣杯”是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中用的杯子。人们把对圣杯的寻找看作是“真理”失而复得过程。作者用“荒原”象征人类迷失其中的土地;失去生殖能力的渔王和他的人民,还有干涸的土地,则象征着迷惘的人类和失去真理的人类社会。荒原的象征在诗中反复出现,寻找圣杯的过程也就是人类解救荒原的过程。全诗以鲜明的形象,通过暗示、象征和自由联想等手法,揭示了西方社会中人们的精神世界在第次世界大战后,已干涸得像一片“荒原”,从而唤醒人们要努力探救这个“荒原“。

《四个四重奏》组诗。1944年发表。艾略特著。
全诗由《烧毁了的诺顿》、《东科克》《干燥的萨尔维奇斯》和《小吉丁》4首相关的诗篇组成,其主题相互交织,像贝多芬晚年创作的一组四重奏一样。作者之所以称这些诗为四重奏,就是因为每首诗中都有三四个交织在一起的主题。这和音乐中4种乐器交相成为主奏与伴奏的形式是一样的。每一首诗都分5个乐章,并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主题,以4种元素(空气、土、水火)之一为基调,又分别以英国乡间住宅攻瑰园址“诺顿”,作者祖先在英国住过的村庄“东科克”,美国马萨诸塞州海边一组礁石“萨尔维奇斯”和17世纪英国的一座教堂“小吉丁”为题,组成一组哲学宗教性长诗。从而表现了人类历史周而复始,绕着天主的意志循环不已的思想,揭示了作者对时间与永恒的关系、现世的失望、来世的意义等问题的沉思。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