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十多年前的农村,电视机绝对是个新鲜玩意儿。记得有段时间,邻居把亲戚家的电视机借了来看,那些天,我每天吃晚饭都匆匆忙忙,放下碗就拎着个小板凳跑到他家里去,当然和我同去的,还有好几个小孩。邻居家的孩子小红因此特别骄傲,和我们一起玩耍时,动不动就以“不让你去我家看电视了”来要挟。那时,我是多么渴望自己家里也能有一台电视机啊!
我的愿望很快就实现了。那一年的春节前夕,在几十里地外上班的爸爸回来了,用自行车驮回了我们村子里第一台电视机,至今我还记得电视机的牌子,是“昆仑”牌。真好,可以天天看电视了,我高兴得无以言表!虽然那只是一台十七英寸的黑白电视机,由于信号不好,屏幕上还经常飞舞着一片一片的“雪花”,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心中的喜悦之情。
家里自从有了电视 ,每天晚上都会来几个邻居,一边看节目一边拉家常。转眼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远远近近不断传来鞭炮声,我们一家人还在吃着饺子,就有人登门了,除了附近的邻居,还有家离得比较远的乡亲,说是来看看“春节晚会”。八点整,春晚开始了,家里来的人越来越多,坐了满满一屋子。后来大家一商量,这样下去,屋里肯定坐不开,干脆把电视机搬到院子里算了。于是,好几个人七手八脚地帮忙,抬到院子里一张八仙桌子,把电视机抱出去放在上面,再从屋里引出电源来,我也帮着大人们往院子里搬着椅子板凳。就这样,我们就像看电影似的看起了“露天电视”。
人还在不断地增加,听说还来了一些邻村的,院子里黑压压挤满了人。来早的人还有个小马扎小板凳坐着,后来的就只能找个砖头或者木头墩子凑合了,有的甚至坐在了水缸上,实在找不到座位的就只好站着了。晚会演到中途,我无意中一扭头,只见邻居家的房顶上坐着一溜黑影,而我家院子里的几棵杨树上也有人影晃动。
每当一个女演员出场,就引来大娘嫂子们的“啧啧”赞叹:“你看人家大明星,真俊!”男人们则讨论着哪个节目更精彩,其间还夹杂着孩子们好奇的问话声。看到有趣的地方,男女老少就“叽叽嘎嘎”笑成一片,简直比晚会现场还要热闹。我坐在最前面,尽管电视已经开到了最大音量,仍然会时时听不到声音。那是我第一次看春晚,我只记得主持人里面有姜昆,那时的他还很年轻。我津津有味地看着每一个节目,觉得春晚真是太好看了,但是具体都演了什么内容,我现在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从那以后的每个大年三十晚上,我都会看春晚,一次也没有落下过。如果有人问我哪一年的春晚最好看,我会立刻回答:是三十多年前我看过的那场春晚。
【作者简介】张晓燕,茌平人,70后,爱好文学,偶有文字见报。来源:《山石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