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3月26日,下午5时30分。
京沈铁路有名的山海关至龙家营路段的铁道上,一个斜挎军用书包,身着白衬衣、蓝裤子的年轻人在徘徊。没有人注意到,其实他已经在这段铁路线上徘徊了好些时候了。他时走时停、心事重重的样子,脸色很阴郁,却眼神明亮,若有所思。不时,嘴里又低声说点什么,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诵读诗或是警句。
突然,远处传来响亮的汽笛声,随着脚下铁轨的震动,一列火车沿铁道线飞驰而来。铁道线上偶尔也有行人走过。不过,一旦听到火车将至,都会纷纷跳下路基,跑到铁路线旁边的便道或是找个地方躲避。当天也是如此,正在铁道上行走的不多几个路人早已跑下路基,停下来静等火车开过。
然而,这个青年男子举动却有些反常,他不但不躲不跑,反而停下来,望着火车奔来的方向,站立着、沉思着。
“快下来!火车来了,危险!”
远处有人看见了这一情况,以为年轻人没发现火车开过来了急得对着他大喊大叫。但年轻人对此似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依旧沉稳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没有一点想退让的意思。
奔驰的火车已经呼啸而至。那是一列满载货物的货车,速度极快,转眼出现在前方转弯处。大概火车司机也发现前方铁轨上站着一个人,当即汽笛长鸣,予以警示。但年轻人一点没有躲避的意思,依旧不动。火车司机当即拉紧急制动阀,试图紧急停车。
但是列车巨大的惯性冲力,仍然让这列满载货物的火车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急速开过来。此时,那原本站立在铁轨上的年轻人,突然望着锃亮的铁轨从容躺下,俯身而卧……那庞大的钢铁巨兽对眼前这个倔强地不肯退让的个体,似乎有些动怒了,它一路咆哮着直端端闯了过去
年轻人那血肉之躯哪是这钢铁怪兽的对手,那弱小的身体当即被一分为红的血浸染在轨道枕木和碎石上,在西沉的太阳光下,显得分外娇艳耀眼火车在前方100米左右的地方终于缓缓停下。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司机及相关人员赶过来查看现场。富有经验的他们看一眼即明白,这是一名卧轨自机及相杀者!
人们在死者身上发现了一份字迹有些潦草的“遗书”以及相关证件材料,消息通过铁路部门传到北京死者单位,很快弄清了这位自杀寻死者的身份:
查海生,男,25岁,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教师。
然而,包括出事火车司机在内的绝大多数当事者和目击者,都不知道这个卧轨身亡的年轻人还有着另一个名字和另一种身份,这就是:
海子,中国当代著名青年诗人
尽管是在1989年春这个特殊时期,海子卧轨自杀的消息还是震惊了中国诗歌界。一时间,人们对他如此匆忙弃世以及采用卧轨身亡这种奇特的死法议论纷纷。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海子都算得上中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新诗潮的代表诗人。在他从事写作短短不到7年的时间里,他写下了250多首抒情诗和7部长诗,另外出版有长诗《土地》、《海子的诗》和《海子诗全编》等,其作品分别被收人20来种诗歌选集。但海子的大部分作品尚待整理出版。诗人骆一禾称海子是,“我们祖国给世界文学奉献的一位有世界眼光的诗人”,著名诗评家谢冕认为,“他已成为一个诗歌时代的象征海子的诗作,曾于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在诗人自杀辞世前一年的1988年又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
21世纪以后,海子在中国诗界之行情练续看好。2001年4月28日海子与诗人郭路生(食指)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由此可以说,海子在仅25岁年龄便早早辞世,实在是中国诗歌界的一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