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赵宪宇 杂文诗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叫教学的“回马枪”战术,很有启发,也很有感触。
但总感到,现在的教学法越来越多,越来越杂,越来越玄乎,也越来越不着边际。也使我更加清晰地冒出了一个想法和担心,就是:我们的教学,是不是教学怪招太多,会不会也像人家电影里的抗日神剧,搞成了什么教学神剧。
现在已经听说的有,不拘一格法、声东击西法、有意错误法、守株待兔法。教学有三十六计吗,有的话,有走为上计吗,有釜底抽薪吗?
关于电影里有神剧,因为是娱乐,人们批评一阵子就过去了。而教学是育人,是百年大计,如果过分强调“神来之笔”,强调剑走偏锋,可能就会折损教学价值,偏离正轨。
“教学有法”,但不能只练魔法。“教无定法”,但不能乱了枪法。“贵在得法”,但不能无天无法。
有一个杂志曾经登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个老师上《在烈日和暴雨下》,拉着学生在大热天跑了1500米。当场就有学生热昏。据说这位老师为了演这一出,专门把课文留在热天教。真不知道,如果教《荆轲刺秦王》、《白毛女》、《三打白骨精》,怎么演。
教学有点花样,现场感强一些,都不可非议。但是,如果绕圈子,如果多那么一道,不仅教学浪费,还不伦不类。教学贴近生活,但不是原版的生活,教学演绎生活,但不是离谱的生活。教学创造生活,但不是变形的生活。
一节课,一加一就是等于二,偏要说是等于三,叫学生发现纠正。还说这是有意错误,这倒很像那个小品里讲的忽悠。一篇文章,总共一千多字,老师范读后,居然问学生,回忆一下,老师刚才念了几个错字,接近于神剧了。这种有意错误,老师可能是想通过负迁移来让学生记住字的正确读音。可是,现在的孩子正迁移有时间还记不住,你又绕了一个圈子,他们倒可能一直记住你读的那个错误读音了。
普通老师用有意错误,甚至大家名家,也是情有独钟。后来的人,为了别出心裁,就会更加花腔走板。
还真别说,还真有破釜沉舟、釜底抽薪法。一节课本来四十分钟,有的就可以上到六十分钟七十分钟,一定要“圆满”完成所谓的所有教学任务。一口吃个胖子,做到一语杀死,一步到位。好像这上的是最后一课。四十分钟讲不定的东西,四个小时也不会怎么讲得清楚的。把学生讲得东倒西歪,把听课老师讲得嘴歪眼斜,只有自己讲得神采飞扬。这就是神剧。
拖什么都可以,就是别拖课。人家的班级都在活动,人家的孩子都在做广播操。而你还在扯着嗓子在广播操的“1234”的音乐节奏中,讲有意错误的东西,真是“别有用意”啊。
走为上计,也有。一节课,老师在哪里?教室问学生,言师不在此。老师不在教室,全是学生自学互学。那么,教师的意义何在。主导不在了,主体也不能发挥好了,主角再主动,没有导引,也会脱轨脱靶。这是演的空城计。
才看到一位大家说,教学改革不能瞎折腾。折腾就不可以了,还瞎折腾。
有个教师创造了一个歪打正着教学法,我只看到名称就不敢看下去了。正着打,还不知道能不能打中呢,还歪着打。就如胯下射箭,就如反手捞月。演不好的话,就会折了胳膊扭了腰。
为什么不正着打,是因为怕出不了新意。于是,就旁逸斜出,就旁门左道。就像习武,硬功夫没有,干货也没有,只管去寻找捷径,找软活。最后练的可能就不是什么武术,而是魔术,甚至是邪术了。
现在流行各种模式、各种形态,如果都不是走在大路上,都是在另辟蹊径,另谋出路,那可真是别样的风景了。如果不注重科学,不按照教学规律,只是一味求新求异,求一语惊人,我们早晚会出现教学调虎离山、树上开花等计谋的。教育教学,不能搞标题党,不能翻新到无边,还是回到老子吧。
老子说:大道至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