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鹤鸣:图书馆以及文艺女青年

时间:2020-10-18 19:08:03    来源:
作者:鹤鸣  来源:植襟鹤鸣

  近一个两个忽然对现代一些女作家有些感兴趣,故在图书馆找了几本,或许是我本人性格固执的原因我不太喜欢看大众推崇的作家的代表作。我喜欢的看书方式是随缘,随心散步。不时午后爱到图书馆逛逛,有时候去之前有目的,有时候是一边散步一边寻找与收获。
  
  先会从读者还书架周围溜一圈,不时能从这里看到一些很有趣的书,便挑选到一边欣喜的继续逛下去。有时候是一些短故事或者实用类或是科普类书籍我觉得是可以在短时间内看完的,我就找个靠窗的位置找个凳子坐下静静吮吸这些美味书籍,午后和煦的阳光从落地窗洒在一旁,在冬日尤其是温暖和光明的来源。
  
  等看完这些速度书,便继续在图书馆散步,某些时候对文学感兴趣,便在文学区域漫步寻找,偶然有段时间看上了加拿大美国作家书籍,喜欢一些异国风情故事或是一些较为成熟的思想,或是超现实主义。有一段时间竟然看完了亨利.,米勒的三部曲,看的书多了便觉得思维和视野开阔许多。
  
  有时候香看看那些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作品,借了一本爱丽丝.门罗的《逃离》,虽说高中就知道,只是一直没看。看了数十页,便觉得索然无味完全看不下去,不想勉强自己所以也就没有继续看下去。不知道是这类书不和自己口味还是自己文学素养没达到那种境界没办法体会其中深意。
  
  每次看起外国小说,如《巴黎圣母院》《蓝色城堡》《逃离》,便觉得要坚持看完前半本书是多么艰难,难道外国作家总是那么啰嗦吗?前面总是那么多环境,背景,心理和细节描写,情节完全没多少起伏,如果在春天看估计会睡着。到了后半段故事情节就开始非常的跌宕起伏,让人想看完这本书再睡觉。
  
  而看多了国内的小说,情节是一直有变化,环境描写倒是不多,那种故事与对话之类的倒是很多,比较让人看着会一开始就能先进入这本书。
  
  由于我对心理学和科普类知识很感兴趣,有时候一去便是去心
  
  理学区去找书,从弗洛伊德到荣格,还有一些基础入门的或一些有趣的。经典的如佛洛依德的《梦的解说》,《性学三论》荣格的《人格的发展》,基础如《进化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学与生活》。还有很有趣的如研究男女心理学,婚姻心理学,气质心理学,体液说,还有血型与性格,还有肢体语言等。
  
  在生物地理天文生理类区域逛逛会看到很多有趣的书,比如地理知识,家庭园艺,旅行游记,生理知识,还有许多植物分类的书,虽说看完了记不住但是看着还是很享受。
  
  有趣的是继续瞎逛会很幸运的发现一些脑洞大开的书,有时候是特意找几本书没找到却有一些意外收获还是会欣喜而归。前些日子和同学玩聊到一些经济类书,朋友推荐便去找一本叫做《穷爸爸富爸爸》的书,去找了两次没找到,却看到一本特别有趣的书叫做《小俩口经济学》,本以为是教读者如何理财,仔细看是从经济学视角教读者如何处理夫妻关系和矛盾,如何高效相处之道。有趣的是把书带回寝室室友看到哈哈大笑,问问开始准备结婚啦?我连忙傻笑说不不不,为以后做准备呢。还有一本脑洞大开的书叫做《思维导图》,简单说是一种开散性思维的思维训练方式,也是一种知识梳理方式。有一次听宋鸿兵老师说到他做读书笔记用思维导图(一个软件),所以当我看到一本同名书便是感兴趣了。
  
  最近看了两本严歌苓的书,《霜降》和《寄居者》,一本三毛的《雨季不再来》。这几本书都不说她们经典作品,甚至很少人知道,但是我还有有缘看到了而且读完了。严歌苓的是小说,而《雨季不再来》是一本散文集。我这里联系到的是蒋方舟,也是由于经常看《圆桌派》听她的一些言论开始关注她。而这三个女性,我都把她们称作文艺女青年。而她们自己也称自己为文艺女青年。我从她们三个想到的是这些文艺女青年性格与故事。
  
  严歌苓我从马未都节目中听到的评价是“美得不像一般人的女编辑”。三毛我们都知道的是她和荷西的故事,而在我去新疆途中又了解到她与王洛宾的故事,再更直接了解是她这本《雨季不再来》。蒋方舟我是从她自己口中知道一些。
  
  我自认为我自己还算不上特别文艺的女青年。我总是追寻自由,追寻自己喜欢的东西,厌烦的是庸庸社交,不喜为了所谓的合群而委屈自己让自己没办法有时间和原则去做自己所爱之事。刚进来大学之时没有寻找到自己处世和生活原则,而渐渐开始沉静在自己的“诗和远方”之后有了做自己的自信,开始享受孤独的美,不喜收打扰,不愿为世俗的规则沦落。
  
  而三毛与蒋方舟是自由做自己的女子,正如《西风不相识》中,三毛所说:从老好人到知道做强者有自己的原则,别人才不会一再侵犯你的边界,太过柔弱别人别人享受了你的礼教,却没汇报给你应有的尊重,愿化作一只弄风白额大虎,变成跳涧金睛猛虎。原来本以为自己觉得一地鸡毛的生活琐事在三毛这样文艺女青年身上也是发生并且比我并无更好,而她写成散文却未觉是负能量,而是一种成长的超脱。蒋方舟一直也是标榜自己不想与别人相同,享受孤独。
  
  而她们都不是“合群”的风一样的女子,或许是撒哈拉沙漠的一阵风,或许是北京街头的一阵风。
  
  有一些有趣的说法说能在图书馆邂逅风度翩翩的另一半,而据我经验这和言情小说上经过篮球场被高富帅学长被篮球砸到然后发生美好的爱情故事一般无聊荒诞。
  
  而我在图书馆找到的却是只是与内心宁静的自信。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