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 见 永 昌 堡
时间:2020-11-23 08:49:05 来源:
初见永昌堡文/吴旭东(浙江)今天,我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永昌堡。永昌堡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温州著名的抗倭城堡。我久闻其名,但只是在文章中见识过它,没有实地去过。今年5月下旬我到龙湾实验二中禁毒宣传,学校隔壁就是永昌堡,顺便圆了心愿。那天早上乘S1线到了奥体中心,然后骑公共自行车过去。从天中路还没拐进下水门,就看到永昌堡了。第一眼看见保存如此完好的城堡(虽并不雄伟壮观),心里还是挺激动的。来到二中校门口,还没下课,安安静静的,我微信上跟增淼老师说先去永昌堡转一圈。据2010年出版的《中国现代宗祠(温州卷)》中“英桥王氏宗祠”记载,明朝嘉靖年间,倭寇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百姓生命财产遭受严重威胁,英桥王氏族长王沛公和族侄王德组织民众奋起抵抗,1558年叔侄不幸以身殉国,受到朝廷褒彰追封。后来九世祖王叔果、王叔杲兄弟倡议筑堡抗倭,经过11个月日夜奋战,筑成了永昌堡,全长2688米,基宽3.9米,高8米,水陆门各四个,城堞908个,城垛12座。现在,我就面对这样一座历史悠久而光荣的城堡。我沿城墙向东骑去,很快就到了迎川门。堡门边树立着文保单位碑,一进去就仿佛到了另一个天地,一条小河笔直向北,两岸房屋井然有序。时光倒流,我仿佛穿越到那个年代,成了一个守堡义兵。我沿着堡墙骑行了一段路,察看墙宽,我看到有的地段上宽仅二米余,我想当倭寇爬上墙时,义兵在这样狭窄的空间作战,是很容易摔下来的。但无论如何,有墙总比没有任何屏障好。我没去王氏宗祠前的王沛、王德塑像那里,因为时间不够了。我看过两位抗倭英雄的事迹,王沛说:“决不能为自身计,忍看乡闾成废墟。”王德时任广东按察使佥事,看到家乡告急,毅然辞官归里。他们的塑像立在这里,更是立在王氏后人的心中,成了他们永远的激励。我原路返回进了学校,增淼老师迎面而来。我和他聊起永昌堡,他说王家是耕读世家,出了很多名人。在“英桥王氏宗祠”文中记载,英桥王氏四世祖樵云公是耕读文化倡导者,著有《槐荫集》、《蛙鼓鸣吹》等诗集。从八世始科甲蝉联,明清两代出状元、传胪、进士13名,举人30名,现存可查名著有70多部。王家除了文才好,武功也很了得。永昌堡的王家拳至今有450年历史,王沛、王德训练义兵时,在南拳基础上,结合行庭功法发明了王家拳。经明万历二十六年武状元王名世钻研,王家拳更上一层楼。一个家族,文武双全,著书立说,保家卫国,英桥王氏,名不虚传!下课铃声响了,学生们从教室里跑向操场。增淼老师介绍说我来是给大家做公益宣传,所以当我开始宣传时,下面鸦雀无声,所有学生都听得非常认真。看着下面一列列学生,我想到自己所做的和当年王叔果、王叔杲是一样的,我也是在筑一道屏障,保护里面的孩子们不受伤害。如果我不来宣传,这些学校当然也会开展例行的毒品预防教育。但说实话,老生常谈式的说教或宣读模式,学生们丝毫没有兴趣,而我用新奇的节目魔术游戏和惊人的案例,震动他们的灵魂,惊醒他们的心灵,他们才会真正感受毒品的可怕。短短二十分钟,两个魔术、三个案例结束了,学生们意犹未尽。增淼老师觉得我的模式很有效,邀请我再来。我则请他帮我推广,特别是去刚才路过时看到的龙湾高中宣传,他说会为我打广告的。这是继瓯海区之后第三个区的头一站,开头炮打响了,龙湾一定会有更多学校邀请我的。我满怀着期待,告别了增淼老师,回头又看了一眼永昌堡。阳光下,昔日刀光剑影的城堡一片祥和,但我知道那看不见的毒魔,正像幽灵盘旋空中,伺机寻找猎物。作为禁毒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不止要保护好南郊子弟,也要保护更多地方青少年免受毒害。永昌堡,我还会再来的!我要走遍龙湾每个学校,让每个孩子都逃进堡垒,躲避突如其来的毒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