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河 一条河,从我的老家流过
时间:2020-12-05 07:42:54 来源:
故乡的河题记:日前,去子牙镇看望一位老同学,在子牙桥的人行道上驻足,凭栏远眺良久,无数思绪涌上心头……这里上游100公里处就是我的老家,河间县(现在叫河间市)的念祖桥,即《烈火金钢》中的桥头镇,那儿,距小说作者刘流的村一公里有余,那个地方小时候没少去过,……离开那半个世纪有余,也不知道老家的念祖桥现在什么模样了……故乡,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写《故乡的河》以念之……一条河,从我的老家流过,流淌了不知多少年,成为了我的母亲河。这条河,据说姜子牙曾经垂钓过,故而得名子牙河。对子牙河地眷恋,已深深地印在我的心窝,一如子牙河水从未停歇过。曾听说,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曰本鬼子侵略中国,"毛驴太君”"猪头小队长",扼守着子牙河上的“桥头镇”和堤坡,八路军战士的鲜血,一次次染红了滔滔子牙河。八年抗倭,千千万万的流域儿女,用身躯蘸河水,著撰了《烈火金刚》这部不朽的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子牙河才重归华夏,和人民一起谱新歌。曾记得,在我的童年少年,多少个酷暑夏热,在河里畅游或横过;多少个严霜冬寒,在河面上玩耍快活;多少个日日月月,在河畔的高粱地里与小伙伴们戏斗打乐,多少个寒来暑往在草丛或小树林里藏摸摸;河里的水有时涨有时也落,见证了(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演义了(着)创业的苦寒与喜乐。曾记得,那时的河水啊,满满的,浑浑的,滚着泥沙,映着艳阳,漂满月光,喊着船工号子,把两岸的风土人情一起汇入母亲河,一年四季奔流着,带给我们满满的憧憬和快乐。曾记得,小火轮在河里航行穿梭,载着赶往天津卫的人们,沿着河道蜿蜒前行,直达海河,停泊在天津的大红桥码头,下船上岸登堤坡。曾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一批又一批的救灾物资,都是在那里下船卸货,领救济粮菜的老百姓,多次在“桥头镇”上往返走过子牙河的流水啊,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注入老百姓的心窝,让家乡的父老们度过了三年饥荒坎坷,哺育和救助了众多众多的我,永远难忘那童年和少年的时时刻刻。岁月如梭,如今,弹指间半个世纪已过,谁知道我的母亲河啊,她是否还能重现往日的笑语欢歌……盼望着,盼望着,盼望着源头和流域治理好了,丰盈的河水,拥抱或亲吻或激荡“桥头镇”的河套堤坡,再次流淌在我的母亲河。也许,也许有那么一天,我的母亲河,能吸引八方来客,到那里观景,去那里度假,住在那里倾听美丽和悲壮的传说……过上一段淳朴的田园生活,然后从我的故乡启航,乘着游轮南下北上,抵达世界每一个角落……2020.4.21.孙朝剑,男,中共党员,天津市静海区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