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如走路的速度》,是枝裕和著。“我不喜欢主人公克服弱点,守护家人并拯救世界这样的情节,更想描述没有英雄、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点肮脏的世界突然变得美好的瞬间。想做到这一点,需要的大概不是咬紧牙关的勇气,而是不自觉地向他人求助的弱点。缺陷并非只是缺点,还包含着可能性。”
《利用业余时间拯救世界》,加斯·桑顿姆著。在《连线》杂志开“极客老爸”专栏、在TED开过一门课叫“如何用数学打败一条龙”……这样一位作者,和这个时代的一堆分属各个领域(经济学、人类学、数学、神经科学等)的杰出人物聊过天,然后写成书,教你“如何用科学来提升自己的生活”。
《101中国美食之旅》,澳大利亚LP公司编。即使是LP,也没法在一本书的篇幅里囊括中国各地美食,只能选取一些重点来说。广东人民表示满意,排第一不说,篇幅也不少,除了烧腊、老火汤、早茶、糖水等例牌,还专门写了牛杂(推荐的店铺是农林下路小学门口的文记)。就一般性了解来说,足够了。
《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旅》,迈克尔·布斯著。“假如你和大家一样,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去丹麦、冰岛、挪威、芬兰或者瑞典,看这本书就对了,跟着布斯这位向导去走一趟吧。他好相处,爱尝新鲜,谈吐风趣,观察细致。而且,他讲的全是实情……”(《书单》)而且是个毒舌的英国人哦。
《我想给你做顿饭》,柳泽小实著。其实就是一本厨房使用手册,作者是理想型主妇,也是收纳专家,她告诉你怎样选刀、菜板、锅碗瓢盆,怎样整理、收纳厨房用具,还分享了买菜、做饭的一些小窍门。比如煮饭:把米淘好,在篓子里晾30分钟,煮8分钟,蒸10分钟,就好了。要不要试试看?
《护城河的颜色》,聂荣庆著。故事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的昆明。热爱艺术的年轻人远离政治经济、远离世俗, 在这里思索着艺术带来的各种可能性。聂荣庆作为当事人之一,回忆当年与张晓刚、毛旭辉、叶永青、潘德海、唐志冈等人的交往,“寻找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之路仿佛是乌托邦的一段传说”。
《有鹿来》,苏枕书著。在古都、艺伎以及京大人、森见登美彦的鸭川小鬼等多重面相下,京都还有着游客不常见的日常:有鹿、猴子、野猪甚至熊出现。客居京都七年的作者,就是夜里在家门口毫无征兆地见到鹿后,决定写一本书,就叫“有鹿来”。以后去京都,可不要都去挤伏见稻荷神社等景点啦。
《阴翳礼赞》,谷崎润一郎著。与其说谷崎是文学家,不如说他是生活家。甚至有读者说他是一个超越时代的设计师——比如他谈及传统和室对光与影的运用,说它的美完全依存于阴翳的浓淡,相当高明,会令当代的设计师汗颜。这一版是谷崎逝世50周年纪念珍藏版的昼版(还有一个夜版),推荐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