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阿九 校对:佳玲 >
【话题】与家人意见不一,结果不欢而散。我该怎么办?
【背景】和家人对日常问题的处理方法意见不同,且谁也说服不了谁,结果不欢而散,都不愉快。怎么办?
【感谢话题提供者】@郭小梅|兰州|政府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本期有哪几位同学的精彩讨论被选中。
与家人意见不一,结果不欢而散,我该怎么办?
丹丹 08:55
早上还跟我爸理论呢,弄得彼此都不太开心;因为疫情,在家呆了2个多月了,没有回京一是因为疫情,二是因为回去了也没有工作,所以就一直也没有回去;我爸说让我在家找个工作啥的,然后又说到现在也没结婚啥的!或许是因为从小到大都不被重视的缘故,我一听到这些话,心里油然而生的逆反心理让我自动开启屏蔽模式,然后我就跟我爸说,我不过是半年没有工作而已,对于人生来说,也算不了什么?世界上70亿人,没有结婚的又不是我一个!
你的那种生活方式,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方式。其实我也想过,要不然就在家找个人结婚,然后以后也方便照顾父母,可是这个人也不能太随便啊,结婚后这日子可是我过得,如果我过得不好那我干脆就不要随便结婚。最后我爸吃完饭说了一句:你看现在一个鸡蛋都最少要1块钱一个,就是想着你在外面买鸡蛋不是还要花钱么?生活成本大,存不下钱呀!
突然觉得,我还是心理有问题,坐下来想想记忆力仅存的小时候的事情,似乎都没有感觉到爱啊温暖啊幸福啊,小心翼翼似乎成了小时候我的生活方式,那时候没有价值观不知道生活是为了什么学习是为了什么未来是什么样子完全没有概念,所以高中的日子我过得稀里糊涂,学习一塌糊涂,该学习的年华让我挥霍殆尽,高考的失利让我头也不回的去了南方工厂,然后非典前回家,然后参加成人高考,然后到北京上学,然后毕业又开始另外一种形式的打工,直到疫情,这些年,这算是我在家呆的最长的时间。
所以,不是我不想结婚,而是我自己无法说服自己走进婚姻,我必须要确信我走入的是一段幸福的婚姻,而不是一段鸡飞狗跳的婚姻,这样我才会结婚,而我,无法确信,我想,我应该也是有心理问题的,所以我一直尽量的学会与自己相处,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爱自己,我想,等我一点点好起来,我或许还会遇见爱情吧。
而父母看来,这样的过程是他们所理解不了的,有的时候想,是我理解的“过日子”错了,还是他们理解的“过日子”错了呢?
老杜克(Duke) 09:23
先自己多角度想一下,站在他的立场,是否就是他说的那样子,如果是的话,那就应该去找你们两个中间共同的点。如果不是,我们自己可不可以,先服软。
伪装 09:37
刚刚在复习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课程,有这样一句话分享给你:问题不是仅仅发生在“你”身上,也不仅仅发生在 “ 我 ” 身上,而是发生在 “ 我和你 ” 之间。
翻译到这个问题里,就是你和你的家人关系有问题,所以才会出现这种结果,如果想要解决,首先对你与家人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
家不是一个吵架的地方,但是家里天天吵架,如果只从吵架的层面看问题,你永远在锯箭,根儿不除,问题不可能解决。
陌上兮采芹人 09:37
我想今天的话题应该是在大一点方面的事情上意见不一吧?因为小的事上不欢而散过几天就好了,小事上意见不一的事也是多了去了。
在大的一点事情上意见不一,我想到方面是价值观不同,然后家人各种都是自恋,认为自己是对的,想控制对方认同并且按自己的价值观或者自恋去发展,想控制的一方认为我都是为你好,你为什么不听?而被控制一方认为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的价值观,又如何认为我的价值观不如你的,你的价值观说的再对也只有属于你?
意见不一,在价值观上,又怎么能说清楚谁对谁错。各自都自恋。
就是之前有一次话题讨论的,改变自己是神,改变他人是神经病。与其为意见不一争论不休,不如退避三舍,在自己一定要坚持自己价值观不退让的情况下。多想想他们的好,在冷静以后。意见不一就不要发生争论了,争论也没有用。
不烦 09:43
作为精英日课的死忠粉,我觉得在这个话题上,精英应该承担的责任更多,面对家人保持耐心,然后再设法沟通。
妥协是个好词儿啊,在我看来一点贬义都没有哒,刚开始我也觉得无奈,追随万老师几年以后,我渐渐觉得这是双赢,值得开心的事情,这就是理工科思维所说的「trade off」,取舍。
博弈论告诉我们,生活中很多事情,我们得面对问题,维持局面,很难有几件快意事。家人哪有什么原则和底线~
Wanglinglong 09:58
我们老是觉得作为家人就要互相包容,可是一味的包容迁就会导致对方认为你的迁就是理所应当。对于那些经常发生的类似的事情,就该反省自己是不是太过退让,该据理力争就据理力争。
春生 10:03
背景:这么说吧,老家房子盖好好几年了,后面一部分没人住也就一直没管。然而去年后半年开始我妈开始嚷嚷要装修后半边房子说你结婚用。几个月商量无果,其实还是有很多意见不统一的地方。最后双方闹得不欢而散。
原因: 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很难实现统一政策。我妈喜欢热闹喜庆的风格,而我喜欢北欧简约风。
结果: 离家好多年缺乏与家人的沟通,有时候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聊着聊着就变味了甚至会吵起来双方都不愉快。
吾辈中人 10:03
1:你可以尝试着先尝试接纳,问一下他这么做的掩藏在背后的真实原因,然后再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最终所要达成的效果一致,只是解决方式不同。
2:小时候,父母培养我们长大,大了之后,有了能力,要带领父母探寻世界的精彩,要有耐心,要让家人觉得你的这种做法也符合他们想要的结果。
江湖书生丨曹双丨柳州 10:06
一、一个观念:生活是自己的。
家人是我们最亲密最亲近最希望彼此幸福的人,但家人间也往往是边界最不清晰的,过度干涉,过度保护,过度依赖的情况比较常见;
对任何人而言生活首先是自己的,自己选择,自己承担后果。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能对自己行为结果负责,他(她)必定人微言轻,关系必定比较混沌。
二、一个原则:彼此独立,相互完整。
好的关系一定是彼此独立,相互完整。彼此独立相互才有空间,相互完整关系才有价值。
彼此独立首先要在精神上独立,要有独立思考,有立场,有判断,有担当,不怕事,能担事,这样才能有定力;然后要经济上独立,有道是“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这句话现在对男女都适用,经济独立才有底气。
相互完整就是以己之长补人之短,刚柔相济,互相补位,而不是斤斤计较,硬碰硬。
三、一个工具:二维四象限
对家人关系有两个最重要的维度,一个是后果严重程度,一个是边界清晰程度,也就是谁承担后果谁负责。
边界清晰且后果严重:当断则断
边界清晰且后果轻微:做好本分
边界不清且后果严重:稳妥协作
边界不清且后果轻微:多讲情分
佑嘉 10:06
今天的话题涉及到三个方面的问题,情绪管理、目标管理和关系管理。
第一句话:家不是讲理的地方,是讲情的地方。
第二句话:日常问题的处理方法是否是原则性关于家庭发展目标的问题,如果不是,让一步又何妨。
第三句话:如果涉及到原则性的问题,关乎家庭的发展,那就想好自己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事先预演好沟通场景,用多种方式去达成目标(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只有一种,比如当好三陪,做好家庭服务型人才等)。总结:人的决策很多时候是非理性的,是感性的。多用情感去感染对方,大家能够心平气和的坐下来,分析利弊,多半能事半功倍。
A满归张莹 10:45
这个问题在我家经常发生,基本上就没有意见一致的时候。开始我的做法是据理力争,试图说服家人,结果往往每次都是大吵中结束,问题也没有解决。
后来有段时间的做法是我行我素,我也不跟你商量,自己决定自己做,死瞒。结果变成:事情若有好结果倒还好,事情若出了什么坏结果,又是进行死循环,以大吵结束。现在的做法是坐下来综合意见,折中处理,现在算比较相安无事吧。
陈文龙 11:24
与家人意见不一致还真是个问题。以前经常据理力争,目前是坚持一定的空间,什么事自己做主,事后通知。什么事会主动咨询他们的意见,并将他们的意见相互传达,让大家明白其中的为难和不容易,相互理解。
高云 12:18
今日交流,首先,事实解剖。
1、客观意见不一,是好事还是坏事?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你们家庭都可以阐述不同意见,可以存在不同意见的互相抗衡,可见你们家庭是个相对明主、公平、发展的。
有些家庭是不允许也不敢有不一样的声音的。不一样的意见可以让人再进一步仔细看待这个问题,从而更深入研究,更了解了多人的立场和想法,所以这是一件好事。
2、不欢而散,该怎么办?
一件好事,却引发了不愉快的分道扬镳?这说明了什么呢?散,代表了目的不统一,并且没有一个很好的结果。这不是意见交流的目的。
那怎么办呢?
其次:解决方案
在目的一致的情况下,允许意见的不统一。
这里要首先明白,目的和方法区别。我们追求目的的一致,而非方法的一致。
比如宝宝哭了,你说baby需要喂奶,他说需要换尿布,结果奶奶过来抱在怀里唱个小曲就笑了。
喂奶、换尿布、抱抱、逗逗,都是方法。那目的是什么?有人说是让娃娃不哭。这个目的并不完全准确。如果是不哭,那就会有等他哭累了就不哭了这种方法的出现。
如果换一个目的,通过一些方法给予宝宝安全感和关心呵护,让他觉得舒服安心。就不会出现让孩子哭累的想法。
……(其他举例就省略了)
要统一目的,明确立场,站在同一立场和目的。
在同一的目的下,接纳不同的意见,展开你们的观点、意见,以及各种依据。在不确定下通过尝试和拥抱大概率来互相协商。
虽然如此,具体问题还是要具体分析。
小凡 12:45
①不用去管,家人终归是家人,这会大家心情不好,那就冷静,谁都不要去理谁。过几天就好了
②跟家人意见不一,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从小到大就没有跟我家人意见一样过。包括现在以及以后,都不可能一样。
③你要么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么你就直接跳出你的家庭,永远不要跟家人意见一样。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你遇到过的事,其他家庭也差不多。
④鼓起自己的勇气,该干嘛干嘛去,不要太在家自己家的情况。宁愿做像蚯蚓一样无心无肺,也不要太重情于家庭,会阻碍你做很多事,特别是你的事业。
总结:你自己考虑清楚,意见不和,是为什么?然后你的家人,对你的态度是什么样子的?你自己选择一条路走,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情,有得必有失。考虑一下自己,你想得到什么。
王蜂子|王亚军|甘肃陇南|基层政府 12:52
我多年惨痛经历告诉我,说服父母确实难度很大,除非特别开明的家长,毕竟父母跟我们生活的时代/过往经历都不同,也要正确理解他们与我们的分歧,其实大部分其实都是善于的,只是出发点不同而已,你可以不接受,但也没必要敌对。
听他们唠叨完,继续做自己就好了。或许也跟年龄有关系,我没当爸爸之前,真是不知道跟我老爸从小到大干过多少次都不记得了,曾经为接个电线,其实是不同的接法,我爸硬说我的不对,非要按他的,差点没气死我。
现在想想,其实真没撒,干嘛跟他争个输赢了,只要把事情办了就对了。在亲情面前还是不要用对错/输赢当标准好些,多些包容理解。
刘全花 13:07
其实,经历过之后,才会发现,当初的坚持,都是因为自己觉得,自己的方案是最优的,可能是最时尚,最前沿,最有科学依据。
同样的,家人也是这样想。家人也认为,他们给出的方案是最优的,比如更有说服力,更有经验。
但是出发点是没有错的,他们也是希望我们好。当我彻底想清楚这一点的时候,时间已经来不及,所爱的亲人居然骤然离开,后来回忆起来的点点滴滴,想想自己曾经的义愤填膺,真的是不值得,我们的坚持或许有意义,或许无意义,但都不应该成为我们排斥家人好意的理由,他们十分的爱我们,无论我们的理由多么的充分,对于家人的爱,应当珍惜。
青岛罗刚 13:56
看了话题我就想说一句话:原来,你们家也这样啊?开个玩笑。
1、都说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讲情的地方,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越是亲人,我们其实越有一些过高的期待,期待他们是好的,是讲道理的,是明是非的,是与时俱进的,特别是能够理解我们的,但其实他们与所有人都一样,都是普通人。所以,我们可以先看一看,我们对家人的期待是不是合理呢?
2、如果不能统一思想,那就统一感情吧,既然说不清,那就不说算了。当然我说的不是逃避矛盾,而是搁置矛盾。有些事情根本就没有对错,只有立场,而且我们其实也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不是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或者说适不适合对方。所以,相对于对错,我们还是更关注一下关系吧。求同存异,我的观点与你不同,但不影响我爱你。
3、如果实在绕不过去对错,那可以尝试“谁的事情谁做主”原则,谁来承担责任,就听谁的。如果还是糊涂账,那就谁有实力听谁的,没有什么事情是钱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再加点钱。如果只是观点上的争执,那就算了吧,象美国是不是霸权主义这种事儿,就不用争了,谁年龄大就听谁的行了。
总之,对错这件事其实没什么,如果我们放下证明自己是对的这个执念,生活可能会轻松很多。站着说了这么多,可能只是因为我是旁观者,仅供参考。
张玉杰 14:23
1、分享一个长者的观点:
我爸是我们家族他们那一辈的老大
以前我爸说的一句话“一家子哪能事事都要分出是非对错,哪能事事都能讲明白道理”,年龄越大感受越深。
2、一个方法,把当事人的身份换成旁观者,试着“抽离”。
“死生之外无大事”,每当陷入琐事之中,都在心里默念这句话,很多事就不去计较了,尽快让这件事结束,不在这事上再耗费自己的精力。
刘铁 16:40
看情况
家庭琐事,不必太过计较,听谁的的都行,无所谓。
关乎自己的未来及终身大事,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不能退步。
世间有两件事最难:把自己的思想装入别人脑中,把别人的钱放入自己兜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许守铣Johnson 17:11
可以先平复双方情绪,先从对方的角度考虑一下问题出在哪里?用什么方式能让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意见不和绝大多数是双方都没有认真听清对方的意思,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能站在对方角度把他所要表达的意思再复述一次给他听,我想对方都会愿意平静的认真的和你交谈一下,这就会化解双方的矛盾。一点拙见,请指教。
羚羊老师 17:12
亲密关系中,我们更应该学会爱自己,爱家人,多种方式解决同一种类型的问题。
1. 家人更应该接受我们更宽容的爱, 利用时间节点连接缓和矛盾。
时间是关系的粘合剂,短时间内大家可以平复心情和情绪。但是时间也是把双刃剑,应该关注时间节点缓和链接亲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2.关注问题性质和解决方案。明确自我的想法和解决方法,增加和相关亲人直接沟通。如果是相关小问题,理解忍让是很好的解决方法。如果问题涉及到根本问题,或某个人的利益问题,应该明确态度,互相尊重又给予对方选择自由,提供解决方案。
Hubery 20:37
以我的观察,有一部分是,当家人之间有事需要的时候,自然就好了啊!还有的就是,你该干嘛干嘛,过几天就好了啊!
还有我想说,为啥非得弄的不欢而散,一定可以做到不要不欢而散。
我觉得既然你都考虑了不欢而散之后该怎么办,你为啥不考虑一下,如何避免和家人不欢而散。
葛孚义|西安|中欧班列 21:39
我们往往在最爱的人面前总是不加掩饰自己的情绪。因为我们知道,即使意见不一致,即使发了脾气,家人也会原谅我们。这让我们潜意识有了充足的安全感,反而有时会因为不注意的语言表达而伤害到亲人。
有时,一家人意见不一致时,即使觉得有道理,也会因为赌气,而不同意。这更降低了了协商一致的可能性。所以,有时候,如果因为不一致而面红耳赤时,反而需要我们冷静下来想一想,意见不一致的根源是什么?一般来说,大家的出发点应该都是好的。
大部分都是认知层次的差异,而不是出于自私。我想只要把握住这一点,应该就不会不欢而散。即所谓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家人在一起最重要的是开心。
朱为友&服装咨询内训人才输出 22:12
一、原则
1.想清楚自己想要的什么,认同佳玲同学的观点如果最终不是为了散伙儿,就不要做破坏关系的事情。
2.家是讲感情的地方,不是讲对错的地方。先解决人的问题,情绪的问题,关系处理好,事就好办了,顺序不能颠倒,不能把工作上的对事不对人的规则和逻辑用到在家庭关系的生活里面。
3.家庭关系最经济的原则是和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美好的事物上面?
二、方法
1.关系中没有谁是谁的完美容器,我们都是在共同成长的过程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实现了彼此的适配——我们会因为彼此而改变形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即时道歉,并不说明谁错了只表明谁更在乎这段关系。
3.如果爱没有增加,一切将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打开官感,敞开内心去感知,去探索(接纳,欣赏,包容,关怀),去拥抱每一个身边的人,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身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