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墨上尘事
岁月更迭,经历了一些事,看淡了一些浮华,生命不再急功近利,懂得了从容与闲适。渐渐习惯了独自应对生活,习惯了把想说的话咽进肚里,习惯了一程山水,一年华。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流年里细数眼前风景。
文/郭余果
豆芽也争春
往年你从没这么早生发豆芽,怎么也要到四月底五月初气温接近20度的时候,豆芽一天天往上窜,给人带来的希望及喜悦是极大的。
今春不幸,疫情阻隔你放飞自由的脚步,还成了心灵的桎梏,书、笔都不能入怀。突一日,翻出些隔年的粗粮,拳头份量的绿豆,让你眼睛一亮。这个天,毛衣还裹在身上,羽绒服也未卸去,连日的太阳,准时从玻璃窗照进来,不辜负了它的美意,常把自己放进光照里晾晒,浑身暖洋洋的,于是就有了把豆芽放在阳光下生发的想法。
那些年,跟在父母身边,一亩三分地里总有吃不完的各样蔬菜,但你还是喜欢把绿豆泡后放进木甄子里,上面遮上锅盖,一天两次浇水,看它们一天天窜高,那过程,比吃豆芽更让人着迷,你把当成儿时的一种把戏。
成家后,每日忙于生计,连绿萝与仙人掌都照顾不周,生豆芽就无从在脑海里滋生了。一年也难得吃那么一两次,匆匆上菜场采购了事。它不比任何一道蔬菜更能引起你的重视,不是因为它廉价,而是因为青菜萝卜各有所爱。豆芽作为菜,你不抗拒,也不青睐。
岁月更迭,经历了一些事,看淡了一些浮华,生命不再急功近利,懂得了从容与闲适。渐渐习惯了独自应对生活,习惯了把想说的话咽进肚里,习惯了一程山水,一年华。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流年里细数眼前风景。
开始在阳台种花,看它们慢慢抽芽,慢慢打苞,再不急切浇水,急待花开……生发豆芽的闲情也重拾起来,随意抓一把绿豆吸水后蕴开,看着它们身体变大,冒出一丁白芽,然后在不见阳光的器皿里,一点点吐露青春的芳华,让每一次揭开浇水的人不得不赞叹,这是时间在发酵,还是沉默在升华。温度,是它们唯一的要求。盛夏,它们以最快的生长速度来回报你,正所谓给点阳光就灿烂。四五月份它们以不紧不慢的步子抽芽、长高,如步履从容整齐的军队,在完成一项庄严的使命。若再早些,也得立春后,需十度以上的温度,它就显得非常矜持,那身绿装轻易不肯褪去。
这些天,你就经历着这样一场尴尬。盛放它的器皿固定在阳台的窗户口,受太阳经久地沐浴着,醒来的第一桩事,就是去看它们,比昨天似乎没什么变化,底部漏网里倒是钻出些触须朝盆里的水探索着。只要活着,总有抽芽、长高的一天吧,你这么自我安慰。
是的,对于这样一种植物,又没到暖气逼人的时候,你需要耐心些,遵从它的自然生长规律,给它也给你自己静心修养的时间,偶尔忘记今夕何夕何尝不是一种快乐,何必事事看分明。难得糊涂地过一天,揭开纱布,小生命依然那么蓬勃,比昨天是否高一点已不在意,让它们浸润在适当的水里便足够。清水滋养生命,豆芽的生长过程最直观地告诉你这样一个道理。那些馥郁潋滟、回味悠长的各式饮料,一定培植不出一钵豆芽的。我们生命中也总有些如清水般平淡的人事,看似激不起心湖的浪花,却默默地滋养着我们,如那一世的亲情和那淡淡的友情。
却也怪,这些天静不下心来读书、写字,有时煮饭,也有一半心思在网上,不知是被疫情牵扯,还是别的什么?独独和那一钵豆芽面对时,你的心几近澄明。看它们不疾不徐、从容不迫地经历着生命地蜕变,在有限的空间里始终保持向上的姿势,怎不让人起着柔软和平和呢!
乐趣就在于每日里不是例行公事为豆芽浇水,在每次低触、自语、惊喜、赞叹还有希冀里,它不再是一盘等待就义的豆芽,而是生命赋写的歌曲,一点一点给人希望,虽然那么缓慢,十天过去了,不过一寸长,却是完全没了干硬绿豆的影子。它还在抽条呢,对于耐心等待它生命成长的人,一不留神就窜高了。不以吃它为乐,长到何种程度全靠你拿捏。掀开纱布,让它接受阳光,任小黄芽变成健康的绿色也未为不可。裹足不前的春天,拥有一盆吸取天地精华的绿植,在眼前,在心里,怡养我们眼目,怡养我们性情,不由涌起无限的感动和感恩。
观赏豆芽争春是闲情美事!感谢祖国,在疫情来临时,国策国力,阻止自由的脚步,也阻止了恣意蔓延的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