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昌耀: “西部诗神”

时间:2020-10-18 18:52:16    来源:

“西部诗神”是诗歌界一些人士送给诗人昌耀的美誉。尽管诗坛内外对此存在一些争议和说法,但放眼中国当代诗坛,能够像昌耀一样,对西部这块荒凉莽苍、广阔雄浑的神奇之地有如此长期而直接的观察体验,有如此切贴而真实的感受和认知,又进行过如此深刻的思考探索的诗人,在中国当代诗坛可谓少之又少。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是西部造就了诗人昌耀。

正如纳凉秀水在《昌耀·永生永在的西部诗神》一文中所说是西部造就了昌耀,因此他是西部自然和西部精神分娩生成并终高昂着头颅’的英雄诗人,他的不可模拟,就像白头的巴颜喀拉雪山一样特立独行在世纪诗人的巅峰之上

在他用哲人的深思熟虑铸造的‘诗歌王国’里,陈布着西部厚重绵长的岁月沧桑。

昌耀的自由精神和诗神精神是西部文化精神本真存在的象征之一

这位论者同时还认为,“秉持虔诚和敬畏的态度,公正地评价西部文化及其西部诗人昌耀的诗作,是探索和研究西部文化精神必须遵循的淮则,也是对曾经崛起在西部荒原上的伟大诗人最真挚的纪念。”

的确,从中国诗歌发展史来看,自汉唐以来,以边塞诗为代表的西部诗歌,堪称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一道极为特殊而且亮丽无比的风景线。在一些特定的历史时期,它不仅支撑着中国古代诗坛的半壁江山,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西部文化在中国文化格局中的强势地位。不过,随着古都长安(西安)为代表的西部文化的没落,西部诗歌在中国诗坛的地位迅速下降。自宋朝以来,中国诗坛已基本成为江南才子们的天下。尤其在近现代,放眼整个中国,地大物博的西部地区竟然没有出现一个可以和徐志摩、戴望舒、艾青等诗歌名家比肩的诗人。

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种尴尬的局面才有了很大改变,沉默已久的酉部诗歌突然燎原起来。其中,新疆的周涛,青海的昌耀,四川的一批“第三代诗人”,云南的海男、于坚等等在中国诗坛声名鹊起,西部诗歌又重现辉煌之势。

在这一批新崛起的西部诗人中,昌耀可算比较典型和特殊的代表,甚至可以说,昌耀是中国当代西部诗歌的一个带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人物

西部对昌耀而言,首先是从青海开始的,之后,其目光和视野逐渐扩展,延伸到西藏、新疆,其心理空间以及承载在这空间上的历史,实际上已涵盖了整个中国西部疆域。由此,他有机会和能力既从地域风情与色彩,又从历史与文化的深度上,也即是从时间和空间意义上,对西部进行诗人独特地观察、体验、认知、探索、反思,从而用诗的语言形式构筑起一个完整的“西部神话”。从这个角度上说,将昌耀誉之为中国当代的“西部诗神”,是有道理的。

昌耀逝世后,甘肃何瀚先生著有一篇题为《昌耀:最后一个神话》的长文,论及诗人昌耀以及评论界及诗坛所称的“西部神何瀚先生说

昌耀创造了一个神话,他也要通过神话来表达他的所思所想追求一种普遍性和超越性,因为他知道,对于人的灵魂具有震撼力的是神话而不是故事(单纯的个人受难史),他要将之上升到个与神话对应的结构。如《大山的囚徒》,如《慈航》等,是种象征、一个寓言:通过陈迷真事来虛构神话,创造一个人抵抗恶的神话

何瀚先生进而认为:

他将神话根植于厚重的现实之中,通过现实世界的无数准确逼真的细节,让日常生活的凄风苦雨吹拂其间,从而展现出与恶相搏之惊心动魄。这是寻常“百姓”的英勇和尊严,虽无叱咤风云之态,却有顶天立地之气。他的意义正在这里:单个的昌耀是软弱无能的,但是这个“百姓”的昌耀,“神话”的昌耀却是力量巨大的。他以“百姓”得以存留,以“神话”显其威力,而这威力正来自于其苦心经营的“百姓”这个神话,也说出了现实人生的悲壮和生命的不息。

不过,何瀚先生也指出,无论作为“西部诗神”的昌耀其构筑的“西部神话”,都存在有不足之处。何瀚认为,“他想象中的西部对他而言是一种救治,是一种必要的忘却和纪念”“他之西部,是他想象的西部,是他的一种精神的投射构造”。这是因为,“他一面感恩于西部收留了他”,“一面又将西部视为自己的炼狱”。所以,“他的精神世界是狭窄的丰富,他只以一种西部的、历史的、虚构的神话抵御着现代物质主义下的精神的虚无,但他并未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形而上的存在,或者一个感性的可供我们期望的未来,在他的笔下,我们都甚至看不到西部的未来,看不到历史的发展。”

也由此,何瀚认为:“在昌耀的诗中,一如在大多数写西部的诗人的作品一样,其中缺少对现代西部人生存状况和精神演变的观照。这就无疑使西部人对生存环境要求改善的欲求被置于一种精神的对立面而忽略。如果昌耀所写之西部是西部,那也是历史的西部。关于西部的神话更是昌耀自己构筑的一个自己想象中的西

不过,尽管如此,也不能因此否认昌耀作为“西部诗神”,以及他在其诗作中全力打造构建的“西部神话”之认识的、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因社会转型期带来的形形色色思潮的冲击和影响,曾经一度认为从此崛起并且会一路高歌猛进的“西部诗歌”,原先活跃的一批诗人或迷失方向,或出国,或下海,因种种原因先后离去。到后来,放眼中国西部诗坛,还执着坚守的几乎只有青海的昌耀先生。正如论者所言“贫穷而沧桑的昌耀成了一位孤独的骑士,死心塌地驰骋在广袤的西部荒原上在这个意义上说,昌耀似乎既成了中国当代西部诗歌的“捍卫者”和“守望者”,也成了西部诗歌的“终结者”。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