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鸟类保护级别发生变化 9种鸟类晋升一级保护

这10种鸟
跟大熊猫一样珍贵
原有
遗鸥
新增
小青脚鹬(yù)
黑脸琵鹭
黄嘴白鹭
卷羽鹈鹕(tí hú)
白腹海雕
跳级
勺嘴鹬东方白鹳
黑嘴鸥黄胸鹀(wú)
黑脸琵鹭柯玉坤摄
-黑嘴鸥柯玉坤摄
厦门网讯(厦门晚报记者 沈淑婷)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近日正式公布。我市的鸟类保护级别也发生了变化,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鸟类新增9种。其中,勺嘴鹬、黑嘴鸥、东方白鹳和黄胸鹀这4种鸟类,直接跳过二级,成为一级保护动物,与“国宝”大熊猫同等级。
《名录》调整后,我市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鸟类新增9种,目前达到10种;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鸟类新增31种,达到74种,其中就包括有“最美水鸟”之称的紫水鸡。
我市资深自然爱好者告诉记者,事实上,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不代表数量稀少,如黑嘴鸥、遗鸥等数量已经不少,但仍然是一级保护动物。这是因为制定名录的目的之一,有包括保护“明星物种”,这一点在制定时就有说明。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市可以观测到的勺嘴鹬、黑嘴鸥、东方白鹳和黄胸鹀等4种鸟类,此次直接跳过二级,成为一级保护动物。下一步,厦门观鸟协会也会根据新调整的名录,做好我市野生鸟类的观察工作,并随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协助做好保护工作。保护等级升格后,这些鸟类在厦门的生存繁衍就有了更好的保障。
至于为何出现“跳级生”现象,厦门市观鸟协会表示,上一版《名录》时间较早,而30多年的时间不少鸟类的栖息环境如森林、滩涂等都发生了变化。还有一些鸟类,例如这次的“跳级生”黄胸鹀,2004年的评级还是“无危”,目前已是“极危”物种,过去虽然未列入《名录》,但有关部门已按照国宝一级标准开展执法救助。本次《名录》调整后,保护项目和经费投入都有望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