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三结合”海事司法 为群众多办实

厦门海事法院成立“小区法官”志愿服务队,走进禾盛社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厦门海事法院深入渔港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厦门网讯(文/厦门日报记者 黄琬钧 通讯员 朱忠宝 图/厦门海事法院提供)
请进来,诚心听民意;走出去,主动解难题。聚焦分调裁审改革、智慧法院建设、涉海行业规范、海域生态环境治理、对台司法服务、帮扶结对和涉诉信访等11项重点工作,谋惠民之策、行便民之举、解民生之忧……我为群众办实事,厦门海事法院在行动。
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启动以来,厦门海事法院践行公正司法、司法为民,既做细做实“规定动作”,又做精做好“自选动作”,充分运用“立足当下与谋划长远相结合”“线上求突破与线下再深化相结合”“面上普法与点上支招相结合”的“三结合”方式,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贯穿于审判执行各个环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有力有序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落地见效。
立足当下与谋划长远相结合
让群众少点操心多点放心
“非常感谢法官公平公正办案,让我们小微企业茁壮成长!”近日,厦门海事法院自由贸易区案件审判庭法官一举化解9起涉疫自贸案件,成功挽救多家濒临停业的小微企业。涉案的一家小微物流企业法人代表杨全斌(化名)向法官连连致谢。
2020年,杨全斌的公司委托某航运公司承运一批石料,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无法按计划提货。待到疫情缓解时,货物已产生近200万元的滞箱费等费用纠纷,杨全斌所在企业与下游工厂的经营一时陷入困境。面对这一情况,承办法官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在逐一排除化解原告被告双方矛盾点后,依法给予调解结案,确保相关的9家小微企业得以继续照常经营。这起案件的办理,正是厦门海事法院主动融入和服务保障自贸试验区发展,自觉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缩影。
“为群众办实事必须把立足当下与谋划长远结合起来,求实效、求长效。”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启动之初,厦门海事法院党组书记周红岩便对“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
执法办案是人民法院的硬道理,效率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基本要求和应有之义。厦门海事法院专门成立案件评查专班,采取由入额法官之间开展交叉互评的方式,对一年以上未结的19件案件进行评查。各业务庭法官加快案件审理节奏,不断提升办案质效。
办好手中个案是为民解决当下实事,谋划长远则需建立长效机制。厦门海事法院重点围绕创建平安海域、提升疫情防控司法应对、服务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促进闽台融合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入推进一站式建设和切实解决执行难等课题,广泛开展调研活动。院长夏先鹏深入福州七家涉海单位和企业调研,在一线了解海事司法服务和需求;以座谈会等方式“开门纳谏”,广泛征求厦门地区的律师、企业、街道和涉海机关等代表的意见建议;深化与共建单位交流联系,不断提升完善司法为民便民新举措……
日前,厦门海事法院先后出台了《厦门海事法院仲裁司法审查案件审理工作指南》《厦门海事法院关于整合司法资源、规范共建工作意见》《厦门海事执行服务中心管理规定》三项机制,为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提供了制度保障。
线上求突破与线下再深化相结合
让群众少点奔波多点便利
厦门海事法院是跨区域管辖的专门法院,管辖范围面广、线长、点多,所办案件当事人分布于福建全省乃至全国各地。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厦门海事法院结合工作实际,聚焦群众关切,解决“退费难”等“顽瘴痼疾”,并进一步加强线下执行工作,为民办实事。
每一分钱都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了方便当事人,今年3月以来,厦门海事法院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施行交、退诉讼费全流程网上办理模式。案件一旦生效,法院可根据当事人立案时确认的网上退费账号进行退费,并提供诉讼费电子发票生成、打印服务,当事人无须到法院即可办理退费手续,从根本上解决因手续繁琐带来的退费难问题。
在线上,厦门海事法院利用科技手段,让群众少跑腿、多得便利。在线下,厦门海事法院强化执行工作,让执行法官多跑腿、多服务。与一般民商事案件不同,海事执行案件的标的物往往是船舶等流动性较强的财产,及时采取司法扣押措施往往是执结此类案件的关键。今年以来,厦门海事法院执行法官与时间赛跑,一次次奔赴外地扣押船舶、登轮检验、上门调解,用汗水和智慧向“执行难”宣战。
72小时,29起案件,3.8亿元——这组数字正是厦门海事法院执行局积极履职、守护公正的写照。近日,法官们利用三天两夜的时间,在福州、宁德两地对29起涉及民生、金融、船企等的案件依法开展强制执行,涉案标的累计高达3.8亿元。
“我们争分夺秒,把乘车、坐船的时间都用来开碰头会,商量对策,努力做好执行工作的每个环节……”参与此次执行工作的法官王岩说,海事法院的执行法官作为执行战线上的“孺子牛”,将勇扛新担当,勇展新作为,甘于奉献、敢于亮剑,怀揣为民初心,守护司法公正。
面上普法与点上支招相结合
让群众少点纠纷多点平安
抓源头防范,护一方平安。厦门海事法院在坚持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严格公正地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同时,也注重“办理一案、教育一片”,进一步扩大普法受众范围、加强宣教力度,并聚焦群众反映和办案实际中遇到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漳州龙海市港尾镇浯屿村四面环海,渔业人口众多。厦门海事法院审理相关案件时,发现该村多数渔民对涉渔类法律法规缺乏了解,以致渔事纠纷频发。
“要从提高渔民法律意识、风险防控意识入手,从源头上减少纠纷的发生。”海事庭庭长陈萍萍主动联系浯屿村党支部书记钟东升,提出以党支部共建形式长期开展普法活动。近日,当陈萍萍一行再次前往浯屿村普法时,钟东升表示,经过厦门海事法院法官的提醒与协助,目前,浯屿村对海上事故已建立起多层次的保险覆盖,船东的赔付风险基本化解,渔工因工致残、死亡的赔偿绝大多数可以得到及时落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厦门海事法院结合海事审判实际,主动进渔村、进港口、进企业、进社区、进涉海机关开展普法活动已是工作常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期间,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李涛带队深入象屿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就船舶制造业经营过程中的相关法律风险和防范提供建议;在福州市连江县黄岐渔港,厦门海事法院福州法庭开展普法宣传,分发精心编制的《渔业海事纠纷的预防和应对》《渔业海事纠纷的解决》等普法宣传材料,引导渔区群众增强法律意识。
厦门海事法院在做好面上普法的同时,还重视做好点上支招工作。例如,厦门海事法院从审理的大量海上养殖损害责任纠纷案件中发现,不少养殖户因法律意识薄弱、举证能力较差,往往在诉讼中败诉或处于劣势。厦门海事法院联合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编印了《养殖户索赔举证指引》宣传册,从原告主体资格证据、养殖区域及养殖内容相关证据、事故应对及处理原则等6个方面,为养殖户索赔举证提供指引,从购买幼苗支付方式到怎么报案、如何举证,以清晰易懂的解说,助力福建省40余万海上养殖户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为群众办实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厦门海事法院将以此次教育整顿活动为契机,更好地服务保障辖区群众,以高水平海事司法护航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