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评论|让学生睡好觉需综合施策~

中国最新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睡眠不足现象继续恶化,95.5%的小学生、90.8%的初中生和84.1%的高中生的睡眠时长未达标。青少年睡眠不足主要有两方面体现:一是上学日睡眠不足8小时的比例升高1个百分点。2009年,有47.4%的青少年在上学日的睡眠时长在8小时及以上,2020年这一比例只有46.4%;2020年青少年的平均睡眠时长为7.8小时,比2009年降低0.3小时。(3月2日 中新网)
看到这则新闻,笔者不禁发声:让学生睡好觉需综合施策。
造成睡眠质量不好的原因有许多,例如有情绪、精神不佳、压力太大、饮食搭配不健康、生活方式不规律,等等。而学生睡不好的主要原因还是学习压力大、忧心学业让学生难以入睡,作业过多也使早睡的目标化为泡影。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19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数据显示,中国6到17周岁的青少年儿童中,超六成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课业压力成为影响孩子睡眠的第一因素。
对中小学生而言,睡眠不足危害多。长期的睡眠欠账,让对学业已是不堪重负的孩子们只能在无人处感叹“感觉身体被掏空”。一是会影响日间的学习,导致注意力不能集中,在上课听课时容易走神;二是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记忆力降低,从而严重地影响学习的效率;三是会导致情绪不佳,容易暴躁;四是会影响大脑的反应,导致思维迟缓;五是会导致体质下降,抵抗力降低,容易患各种疾病。浙江省某中学高三学生肺结核爆发调查结果表明:高三学生面临高考,学习负担重、思想压力大,每天学习时间长达12~15小时,缺乏体育锻炼,机体抵抗力下降,并且该校师生普遍缺乏结核病防治知识,从而增加了结核病的易患性。
“走得再快,也不忘停靠睡眠的加油站。”一个深圳娃曾在媒体上说出了自己的梦想,“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睡好觉,共进步。”如何帮助孩子实现他的梦想,还需学校、家庭合力解决好学生睡眠不足问题。
首先学校要规范教育管理,2018年,教育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要求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保证高中阶段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8个小时。为此,各学校要严格执行,决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教师也要把握好布置作业的量力性原则。郑州市教育局曾要求,凡是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一遍,以亲身体验难易程度和耗时情况,该做法各地不妨予以借鉴。教育主管部门更要下到学校督促学生减负措施的落实。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违规补课收费的监督工作,对查证属实的违规行为严肃处理。2018年,浙江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在小学施行早上推迟上学工作的指导意见》,倡导各地试点“小学早上推迟上学”,让孩子吃好早餐、睡饱觉。浙江推迟上学时间,虽然只延迟了几十分钟,却可以让孩子多睡一会儿,从容地吃早餐,堪称“德政”。
还要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目前来看,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主要来自于校外。其深层原因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五唯”观念的根深蒂固,是升学观、就业观、录用观的扭曲及来自社会压力、家长焦虑的层层传导。但家长要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理解和支持学校减负,不要学校减,家长不放心,就给加。家长们应更多地去关心孩子学习的状态,关心孩子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效率。另外,孩子的睡眠习惯是可以培养的,按现在的作息时间,学龄儿童一般晚上9点半上床睡觉,第二天6点半至7点起床较适合。如果孩子上床睡觉了,家长却继续看电视、打麻将或聊天,孩子会觉得不公平,不能从心底配合你的安排。因此,家长应起示范作用,以身作则。
学生更要学会统筹方法,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很多学生感觉别人都在熬夜,自己睡太早了不好。其实,学生应该统筹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不要受别人的影响,不要与别人比学习时间的长短,而要比学习效率。曾记得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叫统筹方法,说的就是怎样合理高效利用时间的方法,在学习中我们也可以借鉴使用。如来客人了,需要泡茶待客,应该是先烧水,再找茶叶,然后泡茶待客。如果先找茶叶,再烧水,然后泡茶待客,可能用的时间就多了,容易怠慢客人。为此,学生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该玩的时候玩,该学习的时候学习,做到劳逸结合,当然也不能让电子产品过多侵占学习时间。学生还要认识到中午休息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正所谓“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管理好自己的精力,才是最高效的时间使用法则。到了午休时间,应适当眯一会儿,保证下午可以有充沛的精力进行有效的学习。
(文/王红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