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越美文网

《中国大智慧》

文章类(审核:佚名 原作:佚名)  投稿:佚名2021-03-08 13:01

《中国大智慧》作者:胡阿祥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年9月出版

处世智慧之三:实现初心

东方朔不仅能够巧妙应对汉武帝无关宏旨的询问,而且还能见缝插针地进行劝导。一日,汉武帝出游函谷关,见到一只怪兽。这只怪兽身长数丈,形状像牛,腿在泥中,无足而行。汉武帝便问东方朔这是什么东西,东方朔说:“我虽然不知道它叫什么,但我知道它因何而生,如何化解。”说完之后,便叫人用酒浇灌怪兽,顷刻之间,怪兽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汉武帝感到好奇,便询问其缘由。东方朔看皇帝好奇心起,便借机进行劝导,说:“这个地方原来是秦朝的监狱,被囚禁者多有冤屈、忧愁,这些怨气无法化解,便形成了怪兽。而酒能解千愁,所以它遇酒之后,便消失无踪。”汉武帝听完后,连连感叹,一叹东方朔的博学,再叹秦政的残暴。

由于汉武帝总是“不问苍生问鬼神”,东方朔已经隐约地感到自己并没有真正被皇帝看作治国辅政的人才。但东方朔真正确定这一点,是在他多次向汉武帝陈述农战强国之道无果又多次要求出任朝官被拒之时。这种打击无异于理想的破灭,而面对这种打击,一般人或是苟且度日、浑浑噩噩,从此成为一具行尸走肉;或是心灰意懒,辞官归隐,从此匿迹深山,往而不返。东方朔则与众不同,他选择了“朝隐”。如果说东方朔早年勤学苦读、锐意仕进、博学多识、机智圆融是一种聪明,那么此刻他选择“朝隐”,就是一种更大的智慧了。东方朔朝隐之后,便放浪形骸,很快便有了“狂生”之名。有了狂生之名,所行就是狂人之事。既是狂人,又怎能以常理要求?如此一来,东方朔便顶着“狂生”之名,屡行直言极谏之事,而直言极谏既然出于狂生、发于天性,汉武帝也就往往不以为侮,而且时常听从了。

东方朔虽以放浪形骸为掩饰,但非常可贵的是,他终其一生都没有忘记初心。临终之前,东方朔脱去了伪装,借用《诗经·小雅·青蝇》对汉武帝进行了最后一次劝谏,希望汉武帝能够“远巧佞,退谗言”。由于东方朔一改平时模样,劝谏得太过正式,汉武

帝竟然感到很不适应。其实,在东方朔每次诙谐语言的背后,恐怕都隐藏着这样严肃的内核。东方朔去世两年后,汉武帝听信谗言,引发巫蛊之祸,导致长安喋血、太子自尽。可见汉武帝并没有真正听取东方朔的临终善言。

东方朔的一生,是充满智慧的一生。年少时,东方朔便有了明确的目标,并能脚踏实地地艰苦奋斗,以求实现目标。中年时,东方朔体会到人生的沉浮并不完全取决于自身的努力,面对这样的无可奈何,东方朔没有灰心丧气,而是通过放浪形骸以实现初心,通过规劝皇帝以完成理想。东方朔的这份执着与坚韧,得到了太史公司马迁的高度赏识,于是在《史记》中,有了东方朔的一席之地,而东方朔处世的这种圆融与智慧,也值得我们今人细细品味。 (9)

责编/徐征美编/赵鸣校对/冬平

原标题:《中国大智慧》

值班主任:高原

小越美文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xiaoyueboke.com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友自行上传及网络转载,如涉及版权及隐私问题,请来信至 vip@xiaoyueboke.com,本站会及时删除。